要知道,冯导去年执导的《我不是潘金莲》的成绩也不如人意,不足5亿的票房导致保底失败。冯小刚一直是华谊的最大王牌,也是曾经的票房灵药。但随着时代更迭,华谊显然已不能够把宝押在冯导一人身上,所以《芳华》的票房对签了“对赌协议”的冯小刚和华谊来讲,显得至关重要。
而无论如何,华谊已做好不再将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准备,近年来,一直致力于扶植新生代导演,包括嫡系的管虎、程耳、田羽生等。在刚结束的戛纳电影节上,叶宁也表示看好中外合拍片将成为未来中国电影的大势,并透露,华谊还将会与阿米尔汗有更多的合作。
互联网+电影时代 影游联动成标配
今年三月,华谊兄弟发布了2016年年度报告,报告期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为35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8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7.21%,同时华谊海发布了2017年一季度业绩预告,预亏6300万元 – 6800万元。这是华谊兄弟上市8年来,业绩遭遇的首次下滑。抱着内容不放,一掷千金投资主营电影业务,很可能将华谊的全盘拖进“绝境”,只有多渠道盈利才能实现华谊“生态系统”,同时相互弥补,协同作战。
其实,早在2010年,华谊总裁王中军已经制定了“去电影化”、打造全娱乐产业链的战略部署,并由此开始收缩电影版块业务,加大在游戏、和主题乐园上的投入。而目前中国电影上市公司中,去影视化做的较为成功的是万达影业。
万达在游戏开发、衍生品后市场开发、娱乐地产等业务上均表现突出,虽然万达投资电影内容上可圈可点,但多元探索提升了其整体的商业价值,从而起到互助和联动的积极效应。今年Q1的万达的财务公告中就曾显示:“非票房业务占收入的比重超过三分之一,以及持续推进电影生活生态圈建设的公司战略。”
2016年,万达院线并购时光网、布局游戏产业、拓展广告传媒、电影整合营销、在线直播、衍生品等领域的业务,在多渠道盈利的探索中,2016年万达非票房收入已达39亿元,占营销收入比重达35%,但其观影收入、商品餐饮销售收入等较上年均有所下滑。
看到对手不断分食市场,华谊也将旗下业务整合成了三大板块:影视娱乐+品牌授权及实景娱乐+互联网娱乐。这样的设置,也是基于“生态型公司”的商业逻辑,华谊“去电影化”不是不拍电影了,而是通过自己的电影优势带动周边的衍生业务的盈利,其中游戏业务让华谊尝到了一些甜头。
今年年初,华谊与工夫影业联手举办的“想象力工业”主题发布会上,所发布的三年五部系列大片的合作计划,揭示了华谊已将战略调整到回归电影重心,并将进一步巩固内容生产优势,“强内核”(强化内容内核)确立为现阶段的首要战略。
在当天发布的五部超级体量大片,包括黑泽明大师的遗作《黑色假面》,以及《阴阳师》、《狄仁杰之四大天王》、《摸金校尉之九幽将军》、《画皮前传》等,则揭示了华谊对当下的电影市场做出的一个重要判断:随着中国电影产业的升级,以小博大的轻工业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未来将是互联网+电影的时代。作为最早进行影游联动布局的影视公司,《阴阳师》的影视化也是华谊的一次新鲜尝试,能否为华谊在未来“漫影游”上的联动激发更多的可能性,最终还取决于市场给出的评判。
写在最后:
作为明星资本化的始作俑者,以高溢价收购冯小刚、张国立、杨颖等人公司的华谊,近两年来却陷入了资本困境。其绑定的明星公司,除了冯小刚的东阳美拉在票房失利,靠搭上个人片酬和代言才勉强的完成了业绩对赌外,其它都未能完成KPI。
所以华谊今年最引人注目的一项举动是,在原独立董事陈义红辞职后,聘请了在证券和创投领域有着资深背景的盛希泰担任独立董事,这位有着“少帅”之称的投资界传奇人物,会帮助华谊酝酿怎样的资本大动作,也很值得期待。
(来源:品途商业评论) 共2页 上一页 [1] [2] 致敬时尚,新金珠宝特约协助华谊新星大赛圆满落幕 华谊兄弟诉微博用户侵权 称“干涉排片”是虚假消息 增资2000万 华谊兄弟加码体育产业 华谊兄弟主营难看 并购公司业绩承诺均不达标 调整期万达光线华谊业绩分化 2017年影业或迎洗牌格局 搜索更多: 华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