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回述“携程身陷支付牌照违规”始末,在5月26日携程公开发布“礼品卡为单用途卡”声明之后,业内质疑声不断。
在多为业内人士看来,携程的预付卡可以跨企业使用——用于购买不同法人不同品牌的酒店提供的住宿服务,无行业限制——可以用于购买机票等单用途预付卡不允许使用的服务。
“所以携程预付卡表面上并不符合《单用途商业预付卡管理办法(试行)》之规定,涉嫌以单用途预付卡之名,行多用途预付卡之实。”张发海认为。
事实上,抛开携程礼品卡,在携程未取得第三方支付牌照的情况下,其整个资金流向为“用户—携程—商户”,这一资金流向的过程,携程网作为网上中介平台,实际上在为交易双方提供预付费卡的资金转移服务,同时涉及资金沉淀。
此时的问题是,携程沉淀下来的资金,到哪里去了?信用卡服务平台我爱卡首席研究员董峥直言,很多预付费卡企业将沉淀资金投入理财产品或小额信贷业务,其结果要么利用客户资金获取高额回报,要么由于投资失败而造成客户资金的损失。
“很多支付企业从创建之初,实际上就是将眼光瞄向了预付费卡的“资金沉淀”,通过这种方式,企业可以获得比银行贷款更划算的资金,用于其它目的,而失去监管的资金,风险则无法得到很好地控制。”董峥说到。
然而,针对实名举报的最新进展,以及业内的各种疑问,目前携程方面未对此作出更新回应。
3
从未直面事实
引人注意的是,携程因为没有支付牌照被质疑并非头一遭。
2014年3月,乌云漏洞平台(位于厂商和安全研究者之间的安全问题反馈平台)发布消息称,携程用于处理用户支付的服务接口存在漏洞,可能泄露包括用户姓名、身份证号、银行卡类别、银行卡卡号、银行卡CVV码等信息,让客户信用卡存在被盗刷的风险。
事件发生之际,就有近百名用户确认其支付信息存在潜在风险。
当时,针对这些问题,携程相关人士承认在技术调试过程中,记录了用户的安全日志,并对于此事对用户造成的困扰而道歉。尽管关于用户的信息,在两个小时之内被全部删除,但携程并未对其中可能涉及的支付违规的行为作出合理解释。
这一事件让携程遭遇了极大的信任危机。而事件的焦点还在于,携程没有支付业务许可,如何储存起大量用户的完整支付信息?
就此,中央财经大学银行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认为,携程泄漏用户信息事件暴露出部分第三方支付机构风险管理存在隐患,建议有关部门尽快出台保护个人隐私的法律法规,同时对泄露客户信息的机构进行处罚,严把第三方支付的“安全阀”。
除此之外,携程面对其他质疑,也从未直面事实。
2016年,携程的钻石级会员因公司业务去日本出差,在携程上订购了上海到东京及东京到北京的两张机票。但在回国时被告知,其预定的机票已被取消。该用户在拨打携程客服时,客服为其提供了一张用名为石垣(ISHIGAKI)的人的积分兑换的机票,并要求他假装石垣的亲属以凭借积分乘机。而按照日航(其实也是绝大多数航空公司)的要求,积分兑换的机票仅供积分持有人和其直系家属使用,显然该用户和石垣并没有关系,于是这张票被认定为无效票。无奈之下,这名钻石级会员自行购买机票,才没能耽误行程。
事后,该用户质疑携程卖假机票。可是,携程却将责任推到供应商处,称“供应商违规操作或供应商员工操作失误造成”,想以此解决假机票事件。由于事件发酵迅速,受到众多消费者的强烈批判,最终携程不得不承认“我们有漏洞”。
面对违规,监管已经出手治理。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长助理杨涛向《中国证券报》表示,我国整个支付行业近年来的快速发展,与以往的监管环境相对宽松不无关系。接下来的强监管周期,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行业的良币驱逐劣币。
那么,这一次,携程又将如何“演绎”这出“无牌照经营”大戏,我们将持续关注。
《投资者报》记者 向劲静 共2页 上一页 [1] [2] 细数那些年我们一起在携程踩过的“坑” 支付协会受理携程违规举报 最迟60个工作日完成调查 飞猪入局定制游 或与携程“两虎相斗” 携程深陷“预付卡”风波:遭律师举报无证经营支付业务 携程深陷预付卡风波:遭律师举报无证经营支付业务 搜索更多: 携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