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国内票房市场份额排名第一的万达院线,2016年,万达院线实现票房共计76亿元,国内票房市场占有率为13.6%。截至2016年年底,万达院线共拥有影院401家,其中国内影院348家。此外,稳居全国电影院线市场次席的大地影院,截至去年上半年,也已经在全国范围内拥有315家影院。
而对于华谊兄弟来说,除了要加快布局院线领域,其需要兼顾的业务还有很多,既要保证影视制作环节的稳定发展,还要在游戏等“泛娱乐化”领域进行新的拓展。另外,公司旗下的主题公园仍然盈利艰难。在这样大扩张、大跨界的背景之下,华谊兄弟能有多少资金和精力投入终端放映市场,真的很难说。
并购公司业绩承诺均不达标
除了电影票房败落,华谊兄弟所收购的标的有的也出现承诺业绩不达标的情况。据其2016年年报,“银汉科技”、“东阳浩瀚”、“常升影视”业绩承诺出现不达标。
2014年4月收购的银汉科技主营业务为移动互联网游戏的研发、运营服务。被收购时,其做出业绩承诺称,2016年净利润不低于1.85亿元。然而,在2016年,银汉科技的净利润为1.17亿元,完成率仅为63%。与此同时,之前由李晨、冯绍峰、Angelababy等明星成立仅一天就被华谊兄弟收购的东阳浩瀚,2016年净利润1.01亿元,未达到2016年承诺净利润数额1.03亿元,将根据协议进行补偿。
而且,有张国立参股的常升影视承诺2016年净利润3779万元。但实际上,净利润仅为2500万元,也未达到业绩承诺。
那么,为何屡屡出现这种情况呢?
回顾A股发展史,这种成立时间短、运营时间短、处于发展阶段初期的标的被并购上市已经成为常态。
并购市场和二级市场也在这个过程中经历了一系列的“风口教育”,从影视、游戏到互联网金融、新能源汽车,标的发展阶段越来越早期化,估值标准从3个月营利预期到未来3年业绩再到赌赛道“万亿市值”,一级市场项目越来越昂贵。相应地,就出现了“高估值、高溢价、高业绩承诺”的趋势,甚至在二级市场,上市公司为了兑现业绩,还会加快并购,把并购从“产业发展”变成“市值管理”。
在这种情况下,业绩承诺越来越无法对中小投资者起到保护作用,当非关联方并购越来越多,业绩承诺就会逐步演变为用于推高并购交易标的估值,高估值、高业绩承诺又会导致上市公司的股价拉高。
如此一来,并购标的原股东通过出售资产获得了超额收益,上市公司股东也可以通过质押或减持的方式获取大量现金,只有中小股民“饱受摧残”。
《投资者报》记者 周月明 共2页 上一页 [1] [2] 民营影视进入调整期:华谊兄弟显颓势 光线业绩下滑 华谊兄弟再度亮起业绩红灯 民营影视第一股衰落? 华谊兄弟失去“王座” 为什么越混越惨? 华谊兄弟业绩下滑近2成主营业务亏损 业绩承诺成短板 利润首降 华谊兄弟尝无终端之苦 搜索更多: 华谊兄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