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全产业链
新希望集团的诸多农业业务都是通过上市公司新希望六和来实现的。从已披露的数据来看,新希望六和在新希望集团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2015年,集团的总营收为682.44亿元,而当年新希望六和的营业收入就达到了615.20亿元。
新希望六和以饲料起家。与2015年相比,2016年饲料收入占公司总营收的比重已下降1.94%至56.77%,但即便如此,来自饲料业务的收入仍旧占据公司业绩的半壁江山。
不过,在刘畅看来,新希望应该向产业链下游走得再远一些。公司2016年年报如此写道,“食品业务是公司长期转型的方向,也是农牧业最终的价值体现”。
新希望如此形容自己向下游扩张的路径:“产品渠道持续优化,投资并购奠基长远”。在2016年度,新希望六和参股投资久久丫,收购嘉和一品在北京的中央厨房资产,只是在2016年度,这两项投资并未盈利。
中国品牌研究院食品饮料行业研究员朱丹蓬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打通上下游是一个长期的事情,“没有个三四年,无法看出公司的转型成果”。
新希望集团希望能够实现农牧产业链和食品产业链闭环发展,但在朱丹蓬看来,“闭环发展”需要打通产业链、价值链、生态链,并将这三个链条有机结合起来,而新希望目前只是打通了产业链,但在下游食品领域,公司的品牌影响力较弱。
毫无疑问,年轻的刘畅面临着的是一场艰巨的持久战。
刘畅并非没有经历过风雨。2013年上任时,新希望六和业绩不振,股价低迷,随后刘畅与陈春花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在这其中,新老力量碰撞的激烈程度自不必提,只是从新希望六和披露的信息来看,刘畅与陈春花并未帮助新希望重回高峰,如今陈春花也离开了新希望,刘畅是否可以扛得起这份重任?
朱丹蓬曾是陈春花在华南理工大学的学生,在提及这位曾经的班主任时,朱丹蓬表示,陈春花擅长的是企业内部创新与整合,在过去的三年中,陈春花帮助新希望搭建了公司治理的框架,明确了公司发展的战略体系,只是从短期来看,这些难以通过年报上的数字呈现出来,但这些一定会对新希望的长远发展有帮助,“如果只通过前几年的业绩来评价(陈春花),显然有些不公平”。
时代周报记者通过朱丹蓬了解到,历经三年时间,新希望的内部架构已基本理顺,而外部经营并不是陈春花这位传奇经理人的长项,因此她选择此时离开。
在三年多的经营后,刘畅在新希望集团根基已稳,羽翼渐丰,对于她来说,独立或许是成长的一种形式。 共3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新希望去年2项收购亏损 刘畅挑大梁后成绩单不太好看 新希望向下游转型重金养猪 但不学网易学温氏 新希望牵手世界最大粮商 闯关大北京市场 新希望六和年报公布 “两端”战略稳步推进 农牧食品净利增幅100% 新希望并购成都金福猴公司 首次涉足调味品产业 搜索更多: 新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