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危局
“目前公司持续正常经营,暂时不存在大量短期贷款到期的债务危机。”4月12日,*ST墨龙董秘赵洪峰介绍道,恰在此时当地政府部门正在企业调研,自从出现危机以来政府一直在设法对企业进行帮扶、支持。
尽管老董事长将高价减持得来的资金借给了上市公司、化解了燃眉之急,但证监会将如何进行处罚却像一把悬在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更为重要的是,导致企业连续亏损的因素却依然存在,如果2017年*ST墨龙无法扭亏,将面临退市的危机。张恩荣风风雨雨三十年的心血只恐付之东流。
由于*ST墨龙主业是为石油巨头们提供采油装备,上市公司的业绩波动与石油价格起伏密切相关。
2004年4月15日,山东墨龙在香港联交所创业板上市。那时正是国际油价开始走高的起点,在2004年至2014年的十年时间里,国际原油价格一路飙升,2011年初至2014年8月期间更是突破100美元/桶的大关,甚至达到了140美元/桶的历史高位。
油价飙升,行业繁荣。从2005年开始,山东墨龙进入了高速成长期。2005年至2008年公司净利润分别为8522.6万元、1.39亿元、2.00亿元和3.06亿元;2006年、2007年和2008年的净利润增长率分别高达到63.10%、43.88%和52.5%。
这一时期,老董事长张恩荣几乎登上了所有的富豪榜。其中,2010年中国股市富豪榜中,张恩荣位列第40,所持股票市值32亿元。眼看着业绩节节攀升,这位山东最年长的富豪开始功成身退,隐居幕后,在太湖畔侍书弄墨,公司交由儿子张云三主持日常经营。
可是,随后国际油价急转直下,从140美元/桶的高点不断探底,竟暴跌至30多美元/桶。整个石油行业市场低迷、需求锐减,陷入了空前的产业危机。面对如此危机,*ST墨龙的大客户、中国的石油巨头们为保利润也不得不一再压低成本,减少开支,采购从招标采购改革为集中招标采购。
比如,中石油每年的物资采购有一个奇怪的现象是:产品价格自觉被列入保密范畴,地区公司采购的产品价格往往是一家比一家高,而各家却都认为自己采购的才是最低价,供应商却在其中得利甚多。
从2014年1月1日起,中石油要求实现油田物资集中采购度100%,集中招标率100%。改革后中石油实现了“管办分离”,总部成立一个物资采购管理部、一个独立的物资采购中心,统一执行采购任务,大大降低了采购价格。同时,一家供应变为了多家供应,以分散供应风险。
石油巨头采购体系的变革使得*ST墨龙市场利润大幅缩水。加之,油价暴跌、市场低迷,作为石油巨头供应商的*ST墨龙产品售价也被迫一降再降。董秘赵洪峰告诉记者道,在2008年的价格高峰期,油套管每吨最高可到8000元,而目前仅有4000元/吨。
从刚刚发布的2016年年报中也能看出些许端倪。2016年*ST墨龙产品的产销量均比2015年多出十万吨以上,营业收入却同比降低了5.13%。
“*ST墨龙在行业规模大、名气大,但多年来生产的石油管材却始终处于中低端产品,技术含量较低,附加值较低。”一位同行业的企业负责人指出,中海油等大客户需求在不断提升,以前浅海采油只需十几米的油管,如今深海采油可能就要上千米,油管的强度等指标就要大大提升,*ST墨龙缺少技术研发储备,就无法满足客户的需求。在行业繁荣时,*ST墨龙能够以销量获得竞争优势,但在行业萧条期,下游客户大幅压缩采购成本的情况下,企业产品缺少竞争力,价格就很难守住成本的底线,亏损也就再所难免。
2016年年报显示,*ST墨龙研发人员数量、研发投入以及占营业收入比例均比2015年有所下降。反常的是,公司2016年生产人员同比减少374人,但行政人员却从2015年的19人大增加到153人。
如今,*ST墨龙屋漏又逢连阴雨,企业深陷亏损,总经理张云三又身患疾病。山东墨龙在2016年年度报告中表示,总经理张云三因病缺席了审议本次年报的董事会会议。张恩荣表示,“儿子在武汉做手术,我还担心着他的身体”。
危难时刻,77岁的老董事长张恩荣再度出山,主持大局。1986年,张恩荣第一次出现在公众面前就是挺身而出拯救了当地一家资不抵债的农修厂。
*ST墨龙董秘赵洪峰介绍道,目前企业在老董事长张恩荣主政下,正着手进行挖潜增效、降低生产成本、加大市场推广、研发新产品等一系列的改革,力争2017年实现扭亏为盈。
但*ST墨龙一位内部管理人士告诉记者,技术和产品的研发,企业的高端化转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眼下,企业高端产品、高附加值产品的研发因受制于低迷的市场、缺少现成的订单,即使投入也很难形成利润。于是,*ST墨龙选择了增加20%的市场人员,并将其全部派赴市场一线,加大营销力度,解救危局。
在张恩荣古色古香的书屋中悬挂着一副“不为则已,为就为前人之未为”的座右铭,这是他大半生总结出的为人为企之道。
如今,张恩荣再次归来,所要面对的却是来自资本市场危机、行业市场低迷和企业经营困难等多重困局。尽管高价减持化解了银行贷款危机,对资本市场的陌生却触发了证监会的立案调查,甚至可能是重罚。这位山东最年长富豪企业家在退隐多年后能否救赎危难中的*ST墨龙呢。
经济观察报 种昂
共2页 上一页 [1] [2]
山东墨龙亏损6亿被出“非标”
缺斤短两强买强卖 即墨龙山花园建材遭垄断
搜索更多: 墨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