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期诉求的羁绊
联想集团战略飘忽不定背后,有以规模第一和短期诉求的羁绊。
五年前,杨元庆与记者的对话似乎清晰在前,历经28年的竞争洗礼,联想集团登上有争议的PC第一宝座,记者问:第一有何意义?杨元庆反问:你知道世界第一高峰是什么吗?记者回答:珠穆朗玛峰。杨元庆接着问:那第二高峰呢?记者说:不知道。杨元庆接过来说,这就是我们要成为第一的意义。
规模第一固然重要,问题是以什么样的方式实现。每一次冲刺第一,联想都采取了大手笔并购的方式,除了2004年对IBM的PC业务收购将联想带入了新的高度,成为国际化大企业外,摩托罗拉手机业务以及IBMX86服务器业务目前均未让联想集团得到理想的结果。
以并购作为扩展的手段,公司的市值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并购工具。在联想历次大规模并购中,股价的短期诉求,导致决策者的战略无法持衡。
一种说法是,联想需要拿股票做国际并购,必须保证公司的股价稳定,而股价稳定又必然需要业绩的稳定和增长,结果导致联想厌恶风险,业务的重心和压力也放在出货量增长,忽视了产品、研发和创新。
一旦并购后的整合不若预期,则留下诸多后遗症。体现在股票价格上,经历了一轮上涨之后,最近两年来,联想集团的股价持续下降,目前联想集团的股价处于最近几年相对较低的位置。
虽然联想集团转型路上困难重重,挑战很多,但仅5元/股左右的股价和大约560亿元的市值,难以与如今联想集团总资产2000亿元左右、营业收入近3000亿元的庞大IT帝国形象相匹配。
当然,公司价值的低位徘徊,与海外投资者对中国公司价值的认知有关。近年来港股私有化案例频现与此相关。近两年来,数十家中概股公司已完成或正在筹划私有化,并且已有多家中概股公司成功回归A股。而除了中概股回归外,港股私有化回A股也时有发生。
不过,对于联想集团来说,私有化的含义不止是价值低估的问题。对于联想集团的转型而言,作为一家上市公司不是一个理想的状态。
私有化将使联想集团在客观条件上消解决策短期化的压力,让决策者更多地聚焦于长期发展,不再以短期财务数字为中心做出决策。从而摆脱前述联想战略摇摆、考核过于注重数字的问题。
在我们看来,退市是一个抓手,让操盘者为联想转型提出一个系统的解决方案。公司私有化的重新出发,让联想更有机会在管理和激励制度上创造更多的空间和机会,以此引入更优秀的人才,并激励员工。
当然,最终是否决定重新出发,做出从上市公司变成私营公司的决定,需要创始人或者和核心团队坚定的决心。
经济观察报 冯庆艳 共2页 上一页 [1] [2] 联想集团子公司拟发美债偿还收购摩托罗拉等费用 联想集团第三财季净利润9800万美元 同比下滑67% 联想集团移动业务再换帅 杨元庆曾批业务团队太慢了 联想集团经历转型阵痛 欲借Moto打开手机市场新局面 联想集团杨元庆:中国有实力引领新一轮全球化 搜索更多: 联想集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