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研究预测表明,到2050年,全球食品生产和加工行业的总产量需要提高70%,才能满足每年新增6千万人口对于粮食日益增长的需求。
实现粮食增收的常规手段多种多样,包括解决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增加土地供给和单位面积产量以及改善水的供应,但落实此类常规措施的周期较长,且实施过程也较为困难。与之相比,通过自动化分选技术等前沿性科技手段,能够在有土地总产量不变的前提下,增加食品供应量,可行性更高,见效更为快捷,对于达成2050年粮食产量目标有极大意义。
美国农业部发布的数据显示,美国每年产出的农产品约有31%在到达零售终端前,就已经被浪费了,这部分浪费食品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610亿美元。
由于在规模化种植和技术方面的差距,中国与发达国家相比,餐桌外浪费问题更加严峻,发达国家粮食产后损失率不足3%,发展中国家平均约5%。在中国,每年粮食生产约12000亿斤,进口约1400亿斤,在收割、运输、仓储和加工环节中的浪费就高达约700亿斤,远远高于餐桌上的浪费总量。此外,马铃薯、水果、蔬菜等产后损失率也远高于发达国家。有专家测算,按照我国的产后损失率,折算经济损失每年多达3000亿元,相当于1亿多亩耕地被浪费。
现代化的自动分选等加工技术是提高食品利用率的高效手段,不但能够减少收获及加工环节中的食品浪费,还能提高效率,增加经济效益,此外,尖端的分选技术已具备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可将分选过程中收集的产品信息反馈至前端或后端的相关环节,提高整个加工产线的效率,甚至能够提供参考数据给种植环节,帮助实现未来的增产增收。
以薯条加工为例,按全球平均水平计算,每个薯条生产企业年均生产140,000吨薯条,若按照出成率增加0.5%计算,在原料总量不变的情况下,每家薯条加工企业全年可增700吨的产量。
陶朗集团的食品加工技术特别是分选和去皮技术在业内领先,并不断在技术研发领域进行投资,帮助食品企业实现大幅提升产出率,增加效益。例如,去年底发布的TOMRA 5A 和TOMRA 5B分选设备不仅能按食品加工企业的需求对产品进行分选和品质把控,还能提供清晰易懂的原料统计数据,帮助前端种植环节实现改善进而提高产量。另外,陶朗的全方位智能检测技术可以将误剔率降低20%,减少浪费,显著增加最终优质产品的产出量。
增加食品产出量,不仅仅局限于充分利用优质资源,还在于突破框架,将原本被认为质量不达标的次等品进行合理的加工和利用,以其他形式供应给市场。陶朗的多级分选功能可以将达不到优等品标准的原料/产品单独集中起来,经过加工,剔除瑕疵部位,制成马铃薯全粉/淀粉、番茄酱等附加值更高的产品;也可以在零售终端作为次级品销售。拓展资源的利用方式,也能相应减少在加工环节中的不必要浪费。
通过科技创新增加食品加工环节中的产出量,是大势所趋。实际上,技术的进步已不止局限于加工环节。最新一代的食品分选技术结合数据处理软件,可以帮助前端种植环节改良工艺,实现田间的作物增收。例如,如果食品加工企业能够通过分选设备提供的数据发现某个作物产区的产量减少或品质下降,可以及时反馈给前端的种植者,并及时制定应对方案,未来能够在粮食生长过程的早期就实施改善行动。大数据的应用,可以让整个食品链条的相关从业者及时发现问题并制定计划来解决问题。
2050年之前,全球人口将保持迅猛增长的势头,要满足全球人口的食物需求,产量提升亟待解决。食品分选技术的持续发展,使人类有充分理由对此保持乐观态度。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的助理总干事Hafez Ghanem表示,粮农组织 “对于在2050年之前实现全球人口的粮食自给自足,持谨慎的乐观态度”。
搜索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