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两会,至少有三位代表提出了“无现金社会”的建议和提案。在中国互联网金融飞速发展的浪潮下,似乎“无现金社会”离我们已经很近了。街上卖煎饼的大妈、开摩的的大叔、蹬三轮的大爷、烤冷面的小伙,他们的车上都贴着自己的微信收款二维码,消费者不用付现也能消费了。
在节能环保的思潮下,现代越来越多的地方都在做“电子化”的改革,例如,电子机票、电子办公、电子支付、电子合同等等。“电子化”每年带来的资源节约是巨大的,同时也提高了效率。当电子支付发展出移动支付的时候,这种便捷就迅速的使几乎每一个拥有智能手机的人们受惠。从商场开始,到街边小店,最后到小摊小贩,在城市里生活的人们几乎已经全面享受了“无现金社会”速度。只要有一部手机,几乎所有的事都可以通过它来搞定。一个从来没有接触过互联网智能的人,一部智能手机就是他进入智能社会的入口。
移动支付的出现,让现金在人们的生活舞台上不复光彩。常常有人兜里揣着几百块现金,却放了一两个月都用不完。“无现金社会”的便利,想必不用再多说。而关于现金的副作用,也许很多人并不是特别清楚,比如 中等浓度的流感病毒可以在现金上存活3天,这就有很大的传播隐患。纸质现金的寿命通常只有3年,生产、运输、保险箱、ATM等一系列与现金有关的流程,要花去一个国家不菲的管理成本。我们也常在新闻中看到取现被抢劫的受害者,这一方面警力成本也很大。贪官、毒贩、洗钱者恐怕是最推崇使用现金的人群了,因为现金交易是最难以被定位、追溯,没有证据自然就很容易逍遥法外了。
美国连线(Wired)杂志记者David Wolfman在他的《无现金时代的经济学》的书中总结道,“现金是穷人的敌人”,他们钻不了什么空子,却承受着现金带来的所有弊端。
“无现金社会”的临近,意味着我们生活中与钱有关的一切都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不再热爱带着一个大钱夹里面装满了现金,既要担心被偷,还要烦躁找不开钱,或者不够付的情况。人们也不再爱去银行,既不愿意包里装满现金去存,也不愿意从里面取出一打打现金。支付、开通账户、转账、理财等等,我们都越来越依赖手机APP,而现如今确实大部分事情都可以在手机上完成。打开手机,很多人会有一个财务的小文件夹,里面装了一个支付宝的支付APP,几个像招商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之类的银行APP,几个像人人贷、小管家、团贷网之类的P2P理财APP,几个同花顺、天弘基金之类的大额理财APP。这一个小小文件夹里的APP就能给现代人提供移动支付、银行卡账户管理、小微、专业理财需求等一系列的金融服务。
互联网金融让中国离“无现金社会”越来越近,或许不久的将来,更便捷的支付载体就会普及,那时候享受一个“无现金社会”可能就不再需要智能手机了,而是更“科幻”的发明吧!
搜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