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补贴,滴滴的体量就成了“甜蜜的负担”。如果要针对单个用户提供和竞争对手相同的补贴,滴滴需要补贴的资金会是其竞争对手是十倍甚至百倍。换句话说,滴滴是不可能再发起价格战的,即便其竞争对手发起价格战,滴滴也不敢应战了。
随着政策收紧,滴滴会出现车源减少的情况,如果价格优势不再,那么竞争对手完全可以通过价格这一点来拖住滴滴,甚至还有可能从滴滴手里抢走一部分市场份额。
以滴滴出行的体量,市场份额的微跌并不会有很大的影响。怕就怕,陷入恶性循环:车少价格高、乘客逃离、单量减少、司机逃离、车少价格高.....要止住这个恶性循环,很可能又会陷入价格战。
在商业之外,滴滴和政府的关系还需要改善。在北京和上海网约车新规草案出台时,滴滴强硬回复称这是变相的数量管控。但这个态度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两地市交委的态度,严厉的户籍和车籍限制给滴滴上了一层紧箍咒。今年初,神州和首汽相继获得网约车经营许可证后,作为行业龙头的滴滴还在苦苦等待。
首汽约车拿到网约车经营许可证
去年滴滴和Uber合并的时候,业界关于滴滴是否涉及垄断的讨论一度甚嚣尘上。但事实证明,在其他网约车公司甚至是美团点评面前,滴滴能够挖出的护城河,无论就其深度还是宽度而言都还有限。滴滴面临的竞争就像是草原上的野火,春风吹又生。
(当然,另一种解读是,为了避免形成垄断,滴滴会给竞争对手留出一定的生存空间。)
困境中的滴滴在想办法。它在努力拓宽自己的产品线。去年年末上线的滴滴小巴,还被认为是为了躲避政策干扰而开发出的快车替代品。但是小巴的单价和模式,都不能讲出一个可以和快车相媲美的故事。
国际化则是滴滴想要讲好的另外一则故事。在这个故事里,占了滴滴近20%股份的Uber全球是滴滴面前的大魔王。在过去的两年间,滴滴分别向东南亚、印度、美国、巴西等多地的打车平台伸出双手,用投资划定国际市场的疆域。问题是,且不说这些投资中滴滴有多大的话语权,就算是市场容量也不足以令人满意。
最近程维的几次演讲可能在暗示滴滴的另一个发展方向。程维希望未来五到十年,滴滴上70%的汽车都将是为乘客设计的智能汽车,拥有视觉系统、决策系统,可以自行观察路况,智能汽车的下一步就是无人驾驶车辆。
但是无人车毕竟太远,对于只争朝夕的程维来说,最应该思考的问题是,还有什么是可以让滴滴脱困的灵丹妙药呢?(来源: 凤凰科技 作者: 马晓宁) 共2页 上一页 [1] [2] 劲爆:美团推出打车业务 要抢滴滴饭碗? 易观2016年Q4报告:滴滴代驾市场份额超7成 滴滴出行窘境:乘客不愿买账 司机骂声一片 滴滴优步合并 司机和乘客补贴的好日子到头了? 上海紧急约谈滴滴要求撤销出租车加价功能 搜索更多: 滴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