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Costco采用超低SKU策略。典型的超市,如Walmart、家乐福,对每一个品类向消费者提供非常多样的选择,例如Walmart的SKU大约在10万。Walmart销售筷子的典型场景是这样的:
Walmart同时向这么多品牌的筷子供应商进货,每家的订单量必然偏小,议价能力就要降低。仅筷子品类就有如此多的SKU,单位商品的物流、库存、销售、陈列、价格管理等方面的成本就要急剧上升。
消费者要从如此多品牌、材质、颜色、规格和价格的筷子中挑选出性价比最高或者最适合自己的,无疑要耗费很多选择的时间,而且还未必能够得到满意的结果。当我们刚刚从短缺经济走过来时,更多的选择是一件好事,但当我们已经物质极大丰富的时候,太多的选择反而意味着巨大的交易成本。现在的消费者都有了“选择恐惧症”,想必一看到这样的阵势就头都大了。
而Costco仅提供约区区4千个活跃SKU,其中包括约3千个生活必需品和约1千个冲动型消费品。超低SKU策略妙在既可以增加消费者剩余,又可以减少交易成本。超低SKU,也就是每一个品类已经经过Costco精挑细选,只为消费者提供最佳的两三种“爆款”。消费者的购买就会非常集中。这样Costco单SKU的进货量就将大大提高,从而获得巨大的议价能力。
Costco有单SKU销量达2千9百万,是Sam’s Club的 4倍。而且已经经过严格佳选的商品,将大大节省消费者的宝贵时间,大幅度节省交易成本,降低卖场内逗留犹豫的时间,提高坪效比,提高库存周转率。所以Costco的坪效比是Walmart的2倍,库存周转率是Walmart的1.5倍。
在Costco,会员根本不用记忆和知道什么商品是哪个牌子最好,不用比价,不用挑选,不用犹豫,只需要知道自己需要买什么东西,然后到货架上直接拿走就行了。
3. 最好的生意不是向所有人做同一个生意,而是向一群相近的人做所有的生意。Costco不想像Walmart那样做所有人的生意,因为他们的偏好和约束差异太大了。如果要去满足所有人的偏好和约束,成本就会急剧上升,难以发挥规模效应。
Costco的服务对象是家庭收入8至10万美元以上的中产阶级消费者和中小型的企业客户,为他们提供全品类的商品。Costco的目标客户的特点是时间成本较高,希望一站式购齐,追求高品质,追求性价比。
典型的美国中产阶级家庭,可以在Costco完成所有家庭生活的相关采购。从食品到家电,从衣物到汽油,从电脑到汽车,现在Costco还提供了药店、验光配镜、健康检查、旅游服务等等。
Costco向拥有相似偏好和约束的同类人群,提供购买重合度最高的品质区间和价格区间的全品类商品和服务。所以超市卖汽车就很好理解了。未来还有什么是Costco不能卖的呢?将来Costco如果卖机器人,卖保险,卖留学服务,我们都毫不会奇怪。只要是被这一群中产阶级所需要的,可以标准化的商品和服务,只要是大规模采购可以显著压低进货价和周转费用的商品和服务,都可能进入Costco。
4. Costco还提供无忧购物服务。客户买到不满意的商品,或者觉得价钱不合理,可以无需说明任何理由、无需任何费用退换货。作为Costco会员,甚至可以在任何时候申请无条件退会员卡并得到全额退款。进了Costco,无论是你事先想要的还是临时起意的,只需要闭上眼睛拿,这是一种“信仰”。客户不再对具体商品有品牌忠诚度,而是对Costco建立起信任和忠诚度。
5.引入自有品牌,进一步加大高品质产品的低价优势。品牌代表了稳定的预期,稳定的预期必然包含着相应的溢价。Costco连这部分溢价都不愿意让客户多付。Costco的自有品牌Kirkland Signature是全美销量第一的健康品牌。
多年来Kirkland Signature的产品以其可靠的产品质量和良好的信誉,在北美众多的保健品品牌中备受关注,拥有极佳的口碑。自有品牌是Costco进一步为会员争取利益,而不是为自己谋取利润的有力措施。
6. Costco的会员,在消费之前已经缴纳一整年的会员费,最低仅为55美元/人。在之后一年的消费过程中,会员费对于会员来说,就是沉没成本。Costco 的商品,一般比市面上同质同量商品价格低很多。反正会员费已经交了,而Costco 又更便宜,会员一年之中在Costco消费得越多,获得的消费者剩余总额越大。“买到就是赚到,买得越多,赚得越多”。会员就倾向于在Costco多消费,倾向于在Costco完成所有可能的消费。
7. Costco还允许会员携带多位亲友一同购物,并提供分单结账服务。按理说,既然Costco的全部利润来自于会员费,而不是来自于售卖的商品,那么就应该严格禁止非会员进入,为何Costco要允许会员携带亲友呢?
因为在会员费标准固定的情况下,Costco的利润扩张,完全来自于其服务的会员人数的扩张。Costco必须允许和鼓励人带人,依靠口碑相传,来扩大会员数量。凡是被会员带进Costco购物的人,都会惊叹于这里商品的性价比之高,购物之便捷,都会愿意在这里长期购物。
但是每次都麻烦会员亲友同行是不现实的,所以很快他们都会直接交费成为会员。Costco把营销费用也省了,Costco的会员们就是最好的免费推销员。
我在美国曾经用了一年时间体验Costco。第一次是由我们的房东开车带领我们去的。因为之前我们已经去过当地的Walmart和Sam’s Club,对主要商品的价格大致心里有谱。
第一次去过Costco后,我们就毫不犹豫地花了55美元办了一张会员卡和一张副卡。每到周末,我和我的朋友们就开车到Costco大采购。我们会购齐足够一周的饮食和生活用品,并且在Costco的自营加油站加满我们的油箱。除了买一些很特别的东西,我们几乎再也没有去过Walmart。我们也逐渐理解到Walmart和Costco是完全不同类型的企业。
Walmart也尽量降低运营费用,也尽量压低进货价,表面上和Costco是一样的。但实际上,由于二者的商业模式完全不同,导致其出发点完全不同。相似的行为,可能源自完全不同的逻辑,最终将走向不同的结果。借用土耳其总理艾哈迈德?达武特奥卢的经典语录,Costco和Walmart不是360度的不同,而是180度的不同!
那么Costco的护城河在哪里就比较清楚了:
Costco的护城河,在于其会员获得的总消费者剩余与会员费的巨大落差,这个巨大落差形成了强大客户黏性,而这种落差由其独特的商业模式、企业文化、运营策略和巨大的规模所保证。
2015年,Costco的付费会员总数已经超过了8103万,其中执行会员占比在40%左右,会员的续费率在美国和加拿大达到了91%,全球平均水平也有87%。每一位会员的加入,会员及其亲友的每一笔购买,都在扩宽Costco的护城河。
Costco的商品极好,价格极低,服务超预期,鼓励多带人,鼓励买买买。客户买得越多,Costco就能够把商品价格降得越低。会员获得的总消费者剩余越大。会员费(55美元/年)相对于会员获得的总消费者剩余(可能高达数千上万美元/年)来说就是九牛一毛。会员的续费黏性就极强。
我们认为在其他参数固定的情况下,有一个数据可以部分地衡量Costco的护城河,那就是会员费收入与销售收入之比。2015年,Costco的会员费收入约24亿美元,销售收入约1090亿美元,这个比值是0.022。这个比值越小,Costco的客户黏性越强,护城河越宽越深。
那么国内为什么还没有Costco? 有类似于Costco的企业吗?
Costco已经进入中国台湾,但是还没有进入中国大陆。Costco台湾在天猫开设了旗舰店,但并非采用会员制模式。我们的理解是它先用少量商品试水,让更多的大陆消费者建立起对Costco产品的了解和信任,为将来开设实体店做准备。
共3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受电商冲击 Costco如何做到让年轻人喜爱?
传统零售坍塌,Costco凭什么能10年5倍受益?
廉价优势不敌便利性 Costco咋应对电商浪潮
从Costco到MUJI 小米的思路在悄然转变着
电商模式鼻祖 Costco有哪些妙招
搜索更多: Cost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