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6日消息,原首创董事长刘晓光逝世,终年62岁。
刘晓光,1955年生,为河北定州人。其15岁参军,1978年恢复高考则报考北京商学院(现北京工商大学)攻读商业经济学专业;获得经济学学士学位后,其到北京市计划委员会,一路从商贸处的副处长、处长、总经济师直升到计委副主任、北京首都规划建设委员会副秘书长。
1995年,刘晓光调任重建首创集团;2013年,刘晓光在担任18年首创集团副董事长和总经理后,正式升任首创集团董事长;2015年9月29日,北京首创股份有限公司公告公布,因已达法定退休年龄,刘晓光不再担任公司第六届董事会董事职务,同时不再担任公司董事长、法定代表人及专门委员会所任职务。
原本,刘晓光关于自己退休生活有很多设想。他要做中国的城镇化项目;他和许嘉璐先生一起,联合企业界人士发起天地文化基金会;他还牵头成立阿拉善SEE环境产业联盟,希望把阿拉善内部做环保的会员企业联合起来,建立更好的合作机制和商业法则,以此带动全社会的环保组织。现在,这一切都开了头,成为未竟的事业。
让首创成为千亿级企业
这位首创集团的前任董事长生前曾拥有三重身份:国企的职业经理人、共产党的干部和曾经的官员。20年间,刘晓光带领首创集团走出惨淡经营局面,成为资产总值达1600亿元的新型国有投资控股集团公司,旗下拥有5家上市公司。
首创集团在1995年重组之初,一无周转资金、二无盈利产品、三无核心产业。刘晓光临危受命,这也成为刘晓光人生中的重要转折点。
创业过程中,最大的困难来源于如何塑造国企的体制和机制。中国的国有企业是从计划经济过渡过来的,它们既是市场经济的细胞,又是政企不分的载体。认清这一点之后,刘晓光着手建立企业经营者的股权机制,也就是收益权。他坚持市场化原则,旗下的企业哪家效率高就优先发展哪家,带动整个集团发展。
到2002年,北京所有的国有企业中,首创的利润排名第一。但焦虑感也与日俱增。他曾说:“每一天,企业都要赚到6000多万才能维持生存,其中包括了利润、要还给银行的利息、给员工发的工资以及各种各样的税等等。所以,每天他只要一睁眼,就开始琢磨怎样还两千万的利息,养活两万五千员工,还要保证分布在一百个多个城市的机构的正常运转”。
可以说,首创在很大程度上成就了刘晓光,但国有企业的体制也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他。他想要振翅高飞,却发现自己依旧身处“牢笼”。
2004年,刘晓光尝试对首创进行所有制改革,与美国KK2和黑石等国际大鳄合作谈判,但被证监会和国资委叫停,最终功亏一篑。他说,这是让中国企业迅速融入到世界经济一体化之中的重大举措。“如果当年做成了,一定是在中国改革史上最大的事件。” 共2页 [1] [2] 下一页 北京首创1.55亿拿下重庆鹿角商业地块 或建奥特莱斯 入股首创奥莱又接天津项目 远洋变接盘侠 远洋集团KKR携手投资首创钜大 远洋集团与KKR投资首创钜大 奥莱商业或将成重点 乾隆御书《心经》世界首创黄金版问世发行 搜索更多: 首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