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竞争而牺牲品质的代价
撑起了韩国GDP五分之一的三星堪称帝国,颇为惊人的是,三星旗下有79家子公司。电子设备、造船、精密化学、石油、保险、风险投资、酒店、医疗院、物业、福利院、经济研究院……在韩国人眼中就是“天下第一”。然而业内人都知道,三星虽然建起了全球最完备的消费电子产业链条,但这个帝国并不是扎根在技术与质量之上的。三星的崛起,最核心的实力就是设计和营销能力,花哨艳丽的设计加上大手笔的品牌投入,支撑起了这个全球性品牌。
基因中的特点,使得三星的创新习惯性地聚焦在营销上。比如:为了赶在苹果前面发新机,不惜一再压缩开发周期:Note5开发缩短了20多天,让三星尝到了甜头。这次Note7竟然提高了30多天,匆忙的设计、不充分的测试最终埋下了隐患,酿成了爆炸事件。
第一次召回后,如果三星不急着推“安全机”,而是踏实地找问题,承认损失和失败,那么还不致于输得这么惨。可是,三星的急功近利和赌性再次暴露无遗,为了挽回损失,其在没有进行彻底检查的情况下匆忙推出新机,结果再次被打回原形。
上市时间诚然是决定产品命运的重要因素。但是三星这种做法,在市场和质量之间,倒向了市场而放弃了质量。
可以说,三星目前整个事业已经到了非常关键的节点。在其集团旗舰公司三星电子中,三星手机业务所创造的利润曾一度达到全部利润的90%左右,极为风光。如今,中国的手机品牌崛起,三星似乎有被边缘化的迹象,同时中国品牌还要在全球市场分割三星的市场。在电视机行业,同样的情况也在上演。
消费电子行业有一个规律,就是排名第一的品牌也很难占到比30%更多的市场份额。在全球很多国家的市场,三星手机和电视机曾达到了这个水准,而现在,它正在面临巨大挑战,部分市场开始失守。
可能更值得担忧的是三星的品牌形象,从1988年汉城奥运会起步的三星品牌一直大手笔投入,“买”到了很好的品牌形象,而今天它要给全球消费者去解释、去挽回,重新注入信心。这显然是个艰难的工作。
这不是三星第一次遭遇品牌危机。早在1980年代末到1990年代初,三星由于一味扩大产品线,快速生产出大量的微波炉等产品运往美国市场销售,结果供过于求,货物积压严重。为了生存,公司不得不折价出售库存商品,因此形成了三星产品廉价低端的形象。
为竞争而不惜牺牲品质的代价是沉痛的。这一次,三星如何扭转形象,我们搬个板凳旁观吧。管理
( 文/青云 中外管理 本文作者系家电业资深人士) 共2页 上一页 [1] [2] 三星和LG彩电在华占有率降至4.5% 逼近退市边缘 三星拟在美强迫停用未召回Note7 终止手机通信充电功能 不顾美国运营商阻挠,三星坚持为Note7推送死亡固件! 空气净化器乱象:三星涉嫌虚标性能 戴森净化效果差 苹果诉三星专利案再搁浅 拉锯战已持续五年 搜索更多: 三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