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人士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奥硝唑葡萄糖注射液与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工艺类似,但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生产工艺中灭菌条件要更高。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也是圣和药业主打产品之一。这不免让人担忧,制备工艺条件更为严苛的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其“有关物质”是否符合规定。该药品为目前国内广泛使用的抗厌氧菌药物,若出现与奥硝唑葡萄糖注射液类似的情状,后果不堪设想。
令人感到蹊跷的是,“南京市食品药品监督检验院于8月23日签发其该批产品不合格报告,圣和药业却在8月18日就向江苏省食品药品监督检验研究院提出复检申请,并于9月23日收到复检报告,报告显示结果合格。”知情人士透露。
“依照国家食药监总局2006年7月发布的《药品质量监督抽检管理规定》第23条规定,被抽样单位或药品生产企业对药品检验机构的检验结果有异议的,可以自收到药品检验结果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提出复验申请。”赵铭向中国证券报记者指出,“根据该条规定,只有在南京市食品药品监督检验院签发报告正式送达当事人之日起,当事人才可在法定时间内请求上级机构复审复检。而圣和药业在尚未获得南京市食品药品监督检验院签发报告前,就启动了上级药检机构的行政复检程序,令人感到费解。药品安全关乎百姓性命,在两次检验结果完全不同的情况下,应由江苏省药监局立案查明更为妥当。”
招股书四大疑问待解
圣和药业于2015年7月在证监会网站公布招股说明书,本次拟公开发行不超过13333万股,募资15.08亿元,用于研发中心建设与新药研发、制剂厂区技改扩建等项目。
据了解,圣和药业系中国药科大学教师王勇下海后所创办。王勇的目标是将其打造为一家百年老店。短短十年时间,圣和药业快速发展成为一家集医药研究、药品生产和市场营销于一体的现代化药品生产企业,“南京市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重点高新技术企业”等荣誉接踵而至。
但是,圣和药业招股书甫一发布,就引发诸多质疑。
首当其冲的是巨额募资的必要性存疑。圣和药业的募投项目共有7个,分别为研发中心建设与新药研发项目、制剂厂区技改扩建项目、智能健康产业基地(科技研发中心)项目、南京圣和制药有限公司(汇诚制药)生产基地项目(二期)、营销网络建设项目、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建设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项目。这7个项目共募集资金总金额高达15.08亿元。而截至2014年底,圣和药业的资产总计仅为7.28亿元,其募投项目总投资金额已超过其总资产的两倍还多。
其次,产能未能充分利用却募资扩大产能。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底,其利用率最高的大容量注射剂生产线产能利用率仅为78.55%,而普药冻干粉针生产线、最终灭菌小容量注射剂生产线和固体制剂生产线的产能利用情况不足4成。以招股说明书提供的数据看,仅制剂厂区技改扩建项目达产后,其产能就将增加数倍。其中,新增年产能片剂20000万片、胶囊剂16000万粒、小容量注射剂1171万支、冻干粉针剂280万支、大容量注射剂2488万瓶。在现有产能利用率较低的情况下,如募投项目达产,将大量释放新增产能,企业如何保障产品销售。
第三,主营业务收入单一。圣和药业主要从事抗肿瘤中药和抗感染类药品等药物的研发、生产和销售。2012年-2014年,其主营业务收入金额分别为53829.31万元、63020.61万元和69754.99万元。其中,对主营业务收入贡献最大的为主导产品圣和消癌平注射液。2012年-2014年,圣和消癌平注射液销售收入分别达37789.04万元、43465.57万元和49943.83万元,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70.2%、68.97%和71.6%。
第四,销售费用远高于同行。招股说明书显示,报告期内圣和药业的销售费用分别高达28755.52万元、34628.93万元和36251.52万元;公司同期的营业收入分别为54133.24万元、63217.32万元和69959.22万元,销售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达53.12%、54.78%和51.82%。该数字同行多在15%-20%左右。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记者 戴小河 共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圣和药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