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各家影视类上市公司2016年半年报已披露完毕,总的来说,业绩与去年同期相比有所增长,但领头羊华谊兄弟业绩却大幅滑坡,而随着中国电影、上海电影、幸福蓝海等公司在8月集中上市,影视类上市公司的市场格局出现了明显变化。
院线类公司雄踞第一梯队
随着中国电影、上海电影的上市,万达院线在电影发行及放映业务上算是遇到了对手。不过,从总市值、营业收入、扣非后净利润来看,万达院线仍高居两市影视类上市公司之首,紧随其后的是中国电影。这两家公司也成为影视类上市公司中的第一梯队。
2016年上半年国内电影市场实现票房246亿元,同比增长21.4%,观影人次7.2亿,同比增长29.7%,票房及观影人次增速有所放缓。不过,万达院线仍保持了不错的增长势头。报告显示,公司上半年实现票房40亿元,同比增长40.6%,其中国内实现票房33.6亿元,澳洲实现票房6.4亿元。票房收入占比达31.8%,比2015年同期提升11个百分点,接近北美市场院线的水平(35%)。截至6月30日,公司拥有已开业影院320家、银幕2789块。在全国票房前十院线排名中,万达院线继续保持第一。
中国电影在营业收入方面不及万达院线,但是在银幕数量方面却远超万达。据半年报,公司共拥有3条控股院线、4条参股院线,102家控股影院和13家参股影院,合计覆盖全国11062块银幕,约占全国影院市场份额的31%。在全国票房前十院线排名中,公司控股院线占据三席,中影星美院线、深圳中影南方新干线和中影数字院线分列第三、五、六名。
不过,中国电影最大的优势在于发行,占据全国发行市场的一半以上。据统计,公司上半年主导或参与发行国产影片148部,实现票房91.95亿元,占同期国产片市场份额的70.79%;发行进口影片40部,实现票房70.57亿元,占同期进口影片市场份额的60.87%,其中包括《美人鱼》、《西游记之三打白骨精》、《疯狂动物城》等全国票房前十影片。
上海电影相对体量较小,公司拥有全国第四大院线——联和院线,经营33家影院,拥有“上影国际影城”及“海上国际影城”两个连锁影院品牌。
其他影视类公司也加紧投入影院建设与运营。截至6月30日,文投控股旗下耀莱影城新开业影城7家,新增银幕49块;共计拥有影城39家,银幕310块。华谊兄弟在北京、重庆、武汉、合肥、哈尔滨等城市建成投入运营影院17家。印纪传媒旗下共有5家经营电影放映业务的全资子公司,有5家影院投入运行。
老大哥华谊业绩被超越
在上半年246亿元的电影票房中,国产电影数量增加较多,但优质影片供给较少。票房过10亿元的国产电影全部出现在一季度,尤其是二季度,未有爆款电影出现,票房总体比去年同期下降5.8%。
在营业收入方面,老大哥华谊兄弟的业绩出现明显下滑,被华策影视超越。而在扣非后净利润上,光线传媒领跑成为老大,华谊兄弟甚至未进前五。在扣非后净利润上,华谊兄弟、新文化和唐德影视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负增长。
光线传媒报告期内上映了《果宝特攻之水果大逃亡》、《美人鱼》、《奔向世界中心的爱》、《火锅英雄》、《谁的青春不迷茫》、《我叫MT》共6部影片。由于《美人鱼》票房达到33.9亿元,参与保底发行的光线传媒大赚特赚,营业收入7.2亿元,同比增长
74.27%;扣非后净利润超过3亿元,增长近4倍。不过,这也将影视公司业绩受单片影响大的特点再次暴露无遗。
作为最早上市的民营影视公司,华谊兄弟一直位居老大哥位置。自前年开始,采取影视娱乐、互联网娱乐和实景娱乐三驾马车齐头并进的策略,但上半年影视娱乐营收仍占总营收的73.41%。不过,公司上半年电影方面收入不佳,具体来看,上半年上映的《纽约纽约》和与STX合作影片《琼斯的自由国度》票房不佳,公司参投的《魔兽》尚未确认分账收入,而去年同期电影《天降雄师》、《奔跑吧兄弟》、《失孤》则取得了较好的票房成绩。
值得一提的是奥飞娱乐,旗下奥飞影业国内外布局成效明显,参投作品《美人鱼》、《荒野猎人》票房表现不俗,影视类营业收入达3.79亿元,为公司带来了可观的价值回报。 共2页 [1] [2] 下一页 华谊兄弟圣威特布局VR主题公园 项目已试运营 华谊兄弟多元化布局或失主业阵地 上半年业绩净利润下滑25%~50% 中影股份将登陆资本市场 估值或不低于华谊兄弟 华谊兄弟去电影化代价:影视业绩下滑 丧失行业老大地位 华谊兄弟文旅演艺盛世启航 搜索更多: 华谊兄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