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战”或致盈利困局
不仅景域文化,近几年,OTA持续处于“价格战”的厮杀中。部分资金链出现问题的公司被迫被清除出局,而即便烧得起钱的公司,也长期处于亏损状态,并短期内难以实现盈利。
据记者梳理,由于烧钱模式难以为继,很多公司由于没有融资注入而被迫倒闭。比如,今年6月,曾经融资千万美元,“10.28年终大促”交易额过亿的淘在路上宣布倒闭;7月份,融资超千万的周末去哪玩和收留我停止了运营。
包括驴妈妈、途牛在内的在线旅游公司,长期处于亏损状态,并在短期内有难以盈利的风险。
景域文化在财报中指出: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快速增长,但受在线旅游行业整体竞争状况和公司自身发展策略的共同影响,公司的销售费用、管理费用也在逐年增加。虽盈利状况较2016年度有所好转,但随着公司营业规模的扩大,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也将随营业收入的增长相应增加,短期内公司将面临难以实现盈利的风险。在一定时期内都将有较高的持续融资需求。
根据Analysys易观智库数据监测显示,2015年中国在线旅游市场交易规模达到4737.7亿元,同比增长49.6%。驴妈妈的市场份额与2014年相比有明显增长,在线旅游市场的市场份额达到1.0%;交易占比达到8.1%,同比增长2.4%。
不过,虽然驴妈妈份额有所增长,但是相比携程、去哪儿、阿里旅行等,差距依然明显。数据显示,2015年,携程、去哪儿、阿里旅行等大型在线旅游企业占据在线旅游市场79%的市场份额,较2014年提高10.3%。按交易额计算,2015年在线度假旅游市场中,阿里旅行交易占比达到28.1%,同比增长3.7%;携程交易占比达到24.6%,同比下降2.2%;去哪儿的交易占比达到8.8%,同比增长1.2%,三家企业交易占比合计达到61.5%,是在线度假旅游市场中的重要预订渠道。易观智库认为,在线旅游市场马太效应明显,这种集中趋势未来将持续加强。
布局线下 或成突围出口
在线旅游的烧钱模式并非事出无因,OTA公司同质化严重便是重要原因。景域文化的财报亦佐证了这一观点,“OTA行业进入门槛较低,但产品标准化程度较高。价格战导致各家OTA短期内无法实现有效盈利,行业竞争风险加剧,各商家在产品价格、销售渠道、业务模式等方面均存在激烈竞争。”
因此,为了在竞争激烈的行业中更具优势,记者发现很多在线旅游公司开始开设线下门店。自去年以来,携程已在上海、三亚及韩国、日本、夏威夷等旅游目的地建立了旅游集散中心、分公司、机场柜台等机构。途牛也在多座城市设立了百余家服务中心。
驴妈妈则早已在2014年开始就部署其O2O战略,2015年开始发力,一年时间内,驴妈妈子公司增至64家,门店百余家。
OTA开设线下门店俨然已成为一种趋势。劲旅咨询CEO魏长仁告诉记者,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其单一模式一定有其不足之处。比如线上公司,其在中老年人中的优势就比较欠缺。因此线上企业在其到达一定程度后,再布局线下业务,理论上可以做到人群的全覆盖。
目前线上公司流量较贵,用户获取成本比较高,尤其是出境游的获客成本差不多为2000元一个人。执惠旅游CEO刘照慧分析说,OTA的很多产品来自于线下旅行社批发商,到了OTA这里,毛利率自然高不了,有些OTA甚至只有2%的毛利率。因此越来越多线上公司选择布局线下资源,开体验店或者服务中心,借助线上线下结合的模式,辐射生活圈,起补充流量作用。(来源:经济参考报) 共2页 上一页 [1] [2] OTA搏杀在线交通:驴妈妈陷盈利困局 或回归线下 OTA价格战白热化 驴妈妈母公司景域文化巨亏2.56亿元 驴妈妈高增长难掩巨亏窘态 “烧钱”模式或难持续 驴妈妈母公司上半年高增长难掩巨亏 红旗连锁再玩跨界 携手驴妈妈超市代办签证 搜索更多: 驴妈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