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此次交易预案,乐视控股所持乐视影业股份交易对价预估值高达425161.24万元,而贾跃亭持股对应估值也高达391573.50万元,但此次通过突击增资获得乐视控股股份的比例多达29.1%,对应估值高达123721.92万元。
而分析人士指出,由于乐视影业的控股股东为乐视控股,而乐视控股的控股股东为贾跃亭,贾跃亭又为乐视网的创始人、实际控制人和大股东,且此次并购的交易双方为乐视网和乐视影业,贾跃亭通过突击增资乐视控股实际上实现了间接增资乐视影业。
也就是说,贾跃亭2015年12月突击增资乐视控股的78571.43万元,通过短短半年左右时间实现的预估值达到了123721.92万元,浮盈45150.49万元,增幅高达57.46%。
此外,针对部分股权转让未能说明原因,其背后隐藏的乐视网重组预案还涉嫌隐匿一起重大关联租赁也未能全面披露。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在接受长江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一突击增资行为涉嫌大股东突击入股、提前布局标的公司,存在向大股东“利益输送”的嫌疑,增资行为或存瑕疵。
难以吸引用户长期缴纳会员费
从视频网站到电视、手机、汽车以及房地产,乐视这样一家涉足多领域的公司靠什么吸引投资者和合作伙伴?
中投顾问高级研究员薛胜文在接受长江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乐视吸引投资者注入主要是通过对未来前景的良好描绘,善于运用概念。乐视所投资涉足的领域大多是新兴的、概念性的产业,即使其投资的有些产业已经走出了萌芽期,但是乐视仍会用一些创新性的概念吸引投资者。如乐视的手机业务,智能手机在中国市场已经基本处于饱和阶段,但是乐视通过生态、内容等概念又勾起了投资者的兴趣。”
“乐视这样一家涉足多领域的公司,其盈利模式主要是通过已成熟的业务拉动尚未成熟的业务,同时通过尚未成熟的业务吸引投资,整体业务之间又构成一个生态链,产生协同效应。”在薛胜文看来,这种商业模式的利处在于创新性较强,能够对投资者产生较大吸引力,促进品牌形象的提升;弊端在于对资金的需求量较大,容易产生资金链断裂的风险。
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向长江商报记者分析称:“涉足电视、手机、汽车以及房地产等多领域的乐视公司,依靠的是通过低价获取用户,然后依靠增值服务模式来盈利,例如乐视不通过手机硬件来赚客户的钱,而是依赖乐视用户每年缴纳的会员费。乐视的确是一个非常善于讲故事以吸引投资者资本注入的企业,但是这些都基于乐视能够把这个资本故事讲好,投资者也希望借乐视的‘故事’赚得盆满钵满。”
不过,宋清辉也指出,这样的商业模式有利之处在于能够在极短时间内吸引到大量的用户,弊端则在于“硬件免费”或会使公司亏损继续扩大。此外,如果内容上没有特色,很难吸引用户长期缴纳会员费用。
目前来看,乐视的盈利还是很难。知名电商分析人、电商天使投资人李成东坦言,视频类的付出成本非常高,包括硬件投入等都属于补贴销售。目前来看做视频的选择做内容做硬件,其实并没有特别大的优势,每个领域都处于投入阶段,靠补贴来支撑硬件,也有可能出现亏损情况,只能通过不断融入新的资金进来维持这个故事。
长江商报 记者 陈妮希 共2页 上一页 [1] [2] 乐视体育拟三年建千家智能拳馆 贾跃亭的危险游戏:乐视汽车三大疑云 乐视影业作价98亿 高估值隐现套现意图 酷派否认将被乐视收购 万达乐视并购“高烧”藏隐忧 收购后收益成疑点 搜索更多: 乐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