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业务规模的几何倍数增长,一直宣称暂无上市计划的房地产中介巨头链家集团,对于资本市场的渴求也愈发强烈。
4月中旬,多家媒体先后报道链家目前已成立上市团队,由负责资本和并购的副总裁单一刚领导,会计事务所已选定大华,券商则将于4月底公布。
按照时代周报记者获得的链家项目投资计划书(以下简称“投资计划书”)显示,链家目前正在进行B轮及B+轮融资,募集总资金达70亿元,其中B轮43.5亿元,B+轮26.5亿元。据悉,两轮融资将以同一价格进入,其中新股投资38.5亿元,老股转让31.5亿元。两轮融资后,链家估值将从投前的330亿元增长到368.5亿元。
早在两个星期前的4月5日,便有业内人士称链家已完成新一轮融资。而将时间拨至2015年12月3日,链家网CEO彭永东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链家融资肯定是在进行中的,整个融资规模相对于市场上其他创业的融资规模会更大。
按照投资计划,链家将在5年内完成上市。但据东方证券分析师竺劲对媒体的分析,链家可能在这两轮融资后再有一轮融资,或者直接上市。这个时间可能是2017年底到2018年。
链家上市传言是否属实?面对时代周报记者的求证,链家高级副总裁兼首席财务官魏勇和首席运营官徐东华均三缄其口。至截稿前,时代周报记者未获正面回应。
持续收购为上市铺路?
“上市只是一个方法,而不是结果。链家几年前便可上市,因为财务报表长期处于盈利状态。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链家对于上市反倒没有那么渴求。”徐东华此前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专访时无奈表示,这个行业痛点太多,一旦上市,你做任何变革,都要向股民和投资人解释。“但中介行业解释成本很重,所以上市并不是一个极优选择。”
作为链家董事长,左晖亦在多个公开场合表示,上市对于链家来说并不是最重要的事情,而是率先需要将链家打造成价值驱动的平台。
不过在业内人士看来,链家上市却早有预兆。
2015年以来,链家在各地通过收购的方式,迅速扩张其全国版图。2015年2月,链家先后与四川最大的二手房中介伊诚地产、上海德祐地产进行合并,进而迅速占据四川及上海市场。3月18日,链家宣布与深圳中联地产完成股权置换,将后者2000名经纪人和200家门店纳入自己麾下,借此将华南门店扩充至400家。
“实际上从2015年开始链家便持续并购门店,就基本上说明有上市的动作,因为门店规模指标是此类轻资产企业上升的一个重要考核内容。”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亚豪机构市场总监郭毅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大范围的频繁收购,实际上是为上市铺路。“投资者需要一个比较动听的上市故事,链家扩张加速就是要让投资者相信,他们的模式是可以复制的,他们的规模化也是可以实现的。”
严跃进认为,对于链家而言,上市与否,实际上并不影响它对经营策略的坚持。“反而上市后能够迅速提升链家公众认可程度。”
房产金融风险把控能力掣肘
投资计划书显示,B轮融资前,链家股权结构为董事长左晖占股61.2%,执行董事单一刚占股3%,复兴创投占股1.7%,员工股权激励及并购股东分别占股18.1%和16%。
从投资方列表中不难发现,本轮融资吸引了包括华晟资本、百度、腾讯、浙民投、海峡基金、经纬中国在内的多家知名公司机构参与,其中海峡基金拟在B+轮融资中投资3亿元。 共2页 [1] [2] 下一页 链家因首付贷再遭重创 隐藏危机浮出水面 链家368亿估值背后的疯狂扩张:一年收入暴增四倍 全面暂停第三方房产网站广告合作 更快推动链家网平台发展 链家完成60亿B轮融资 引入百度腾讯为战略投资方 链家确认正在融资 但融资额及估值尚未敲定 搜索更多: 链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