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年换3个身份,遭遇监管层叫停
在创造巨额效益的同时,另一方面青海春天不断被业内质疑。
2009年,青海春天将冬虫夏草纯粉片正式推向市场,按当时法规要求,冬虫夏草是可以作为土特产、中药材或食品进行流通的。彼时,青海春天获得了食品卫生许可证,极草的身份定为“普通食品”。
但不过一年,2010年12月7日,国家质检局食品生产监管司发布《关于冬虫夏草不得作为普通食品原料的通知》,按照这些规定,极草被清理出食品范围,归入药品管理,身份是“中药饮片”。
值得注意的是,在获得“中药饮片”的身份期间,也就是2012年8月,国家食药监局下发《关于印发冬虫夏草用于保健食品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启动了冬虫夏草用于保健食品试点工作。2013年,青海春天等5家企业入选成为试点企业,其身份又变为“青海省综合开发利用优势资源的试点产品”。
虽然这些变化都是监管部门承认的合法身份,但因身份多次转变,一直备受各界争议。
2014年11月,打假人士王海因怀疑青海春天生产的极草5X经典含片不含虫草素将其送入北京某检测中心检测,测试结果令人吃惊。根据该检测中心工作人员介绍,检测仪器的检出限是5.63μg/g,“未检测出极草含有虫草素(不等于完全没有),也可能有,但因为极其微量,无法检测出。”
从此之后,青海春天就陷入涉嫌虚假宣传的泥潭之中。
2016年2月4日,国家食药监局根据市场检测发布了《关于冬虫夏草类产品的消费提示》,称如果长期食用虫草会导致砷的过量摄入,并可能带来健康风险,其中青海春天的冬虫夏草纯粉片更是被相关部门重点监测。
虽然青海春天分别于2016年2月17日和3月4日通过信函和网络公开向国家食药监总局“叫板”,申请公开《消费提示》的相关信息,包括开展此次检测检验所检测的冬虫夏草、冬虫夏草粉及纯粉片产品的生产(销售)厂家、产品批次及检验检测结果等文件。
但是,青海春天的这一举动并未替自己洗刷冤屈,相反惹得国家食药监总局立刻发文件进行说明:“青海春天从生产极草产品开始,就一直未能解决这个问题,而砷含量的国家标准是——保健食品中砷的总量限定值是1.0mg/kg(《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保健食品》),根据青海春天生产的极草产品2013—2015年26批次的产品抽检,坤含量始终处于4.4—9.88mg/kg之间,超标4-9倍。”
2月26日,国家食药监总局下发《关于停止冬虫夏草用于保健食品试点工作的通知》,通知中表示,含冬虫夏草的保健食品相关申报审批工作按《保健食品注册与备案管理办法》有关规定执行,未经批准不得生产和销售。前文提到的国家食药监局2012 年8 月15 日发布的《关于印发冬虫夏草用于保健食品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停止执行。这意味着青海春天冬虫夏草纯粉片不能再生产、销售。
国家食药监局表示:“冬虫夏草属中药材,不属于药食两用物质。有关专家分析研判,保健食品国家安全标准中砷限量值为1.0mg/kg,长期食用冬虫夏草、冬虫夏草粉及纯粉片等产品会造成砷过量摄入,存在较高风险。” 共3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青海春天10亿洗脑广告捧红极草 耗费两成营收 极草遭遇“生死劫” 轮番换身份证 青海春天何去何从 青海春天库存积压成堰塞湖 “天价”极草其实难副 控股股东“救场” 青海春天能否续写极草神话? 青海春天“服软”停止生产极草 搜索更多: 青海春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