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剥离城市燃气项目绝不是中石油集团的本意,我们不可能自己主动削弱下游天然气业务的。”中石油某天然气子公司内部人士分析说,“这只能表明昆仑燃气自己的经营业绩不佳。”
未来,并入昆仑能源之后的昆仑燃气在业绩上似乎也难有大的改善。上述业内人士表示,全国的城市燃气资源目前已经基本结束了跑马圈地的过程,各个公司的势力范围已经划定,昆仑燃气未来还想开拓新的项目已是十分困难。此外,昆仑燃气自身的经营模式也有一定的限制,他们在一些地方的城市燃气项目并不是直接供应给用户,而是充当批发商的角色把天然气销售给其他燃气公司,随着国内气源的增多,这样的模式未来会逐渐降低竞争力,也就会削弱昆仑燃气的竞争力。
分与合的纷争
在成品油市场,不管是中石油还是其他石油公司,批零销售一般都是由统一的销售公司经由统一的渠道销售。而在市场起步较晚的天然气下游市场里,中石油作为占据绝对优势的寡头,在一开始就设定了三个“昆仑”来打天下。这其中的缘由值得玩味。
根据当时中石油的官方说法,三家“昆仑”的业务各有分工和侧重,力主实行更加专业化的管理:昆仑燃气公司主要业务范围包括城市燃气管网建设、城市燃气输配;昆仑能源定位为天然气终端销售业务的企业,重点发展液化天然气 (LNG)业务;昆仑利用则负责压缩天然气母站、子站(含标注站)的建设和运营。
三个“昆仑”各司其职的设想是完美的,但实际情况是一开始就出现了弊端。在三大“昆仑”公司成立前三年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里,《能源》记者曾在2011年年底到华北地区的昆仑系子公司采访调研,当时的三家公司及其关联公司的内部人士就提出说,为了各自的业绩和利益,三家公司之间竞争很激烈,不时就出现互相掐架的情形,这在中石油内外都造成了不好的影响。
中石油总部对三个“昆仑”内耗负面的效应有所察觉后,对三家公司的业务范围进行微调。不过,有中石油内部人士对《能源》记者透露说,成立三个昆仑之初,内部就有较大的声音说要将三家昆仑合并在一起,还启动了一些局部的调研,但可能是由于既有利益集团之间比较难协调,合并的事情后来就不了了之。直到昆仑利用原总经理陶玉春被查,昆仑利用自然就率先被兼并了。
据媒体报道,陶玉春被查后,中石油对昆仑燃气的中高层人员进行了调整。原昆仑利用总经理的廖亮被降格为中石油昆仑燃气总经理助理,昆仑利用原副总经理崔颖凯被调整为昆仑燃气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工会主席。
然而,昆仑利用被并入昆仑燃气后,昆仑燃气自己也逃不了被并入昆仑能源的命运。
昆仑燃气和昆仑能源都属于中石油的二级子公司,但昆仑能源比昆仑燃气在中石油内部的地位稍高一些,从其管理层的级别就可以看出来。留下昆仑能源,放弃昆仑燃气也算是比较合理。而将昆仑燃气并入昆仑能源的事情从2014年就开始传出,经过曲曲折折之后终于在2015年11月25日获得了中石油董事会的批准。
合并的公告发布后,中石油董秘局的相关人士告诉《能源》记者说,昆仑燃气整体并入昆仑能源的事情已经确定。至于合并后两者的业务调整,该人士说,中石油总部对他们的定位其实一直都是有区分的,是不同定位的。昆仑能源一直更喜欢财务投资,这对上市公司来说是更有益的方式,昆仑燃气则比较偏实际运营。合并后的业务调整目前尚不清楚。
不过,中石油内部接近“昆仑系”人士认为,经过这几年的发展,现在将昆仑燃气并入昆仑能源也是有一定难度的,两家昆仑在各地的控股、参股、关联公司数量十分多,要统一管理起来是很困难的。之前有的地方的两家昆仑公司还互相斗得厉害,现在又要合并在一起了,让基层员工们会觉得很尴尬。
“就是因为各种细节问题整合起来有难度,现在中石油总部才要成立一个领导协调小组来具体筹备合并。现在也有声音在质疑说,合并起来风险较高,不如不合并了。分分合合让人眼花缭乱。”该人士语气轻松调侃地说。
比起中石油其他部门人员的轻松,昆仑能源各子公司的人员就轻松不起来了。昆仑能源某地方子公司的管理人员对《能源》记者说,从长远发展和目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来看,昆仑系合并在一起利大于弊。但从个人来说,利弊影响就不同了,比如岗位可能会调整,降薪也是很有可能的了,一些年纪较大的员工可能就会直接离开岗位退下来。
“合并之后有两个问题比较麻烦,一个是合资公司整合难题,一个是之前区域划分的问题。原来那种大区管理对市场开发不方便,因为各省对能源方面政策不一样。两个昆仑在一个地区,没有一个统一科学规划就会出现重复投资、项目浪费,从而造成多家企业亏损。”该管理人员说,“两个昆仑和在一起后,原来同处一个市、一个县的两家昆仑本来还在竞争、抢地盘,现在合并在一起就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不过,从昆仑燃气和昆仑利用合并的经验来看,合并三年多以来,两家公司至今没有完全合并完,有的业务还是以昆仑利用的牌子在做。有业内人士分析说,昆仑燃气将来并入昆仑能源后,想必不会有太多实质性的变化,只是高层的领导班子变一下,文件公章等手续变一下,具体的业务应该会维持现状。
垄断巨头的暮年
在中国的天然气领域,从上游开发到中游管网,中石油都是稳坐头把交椅的垄断巨头。在天然气下游市场,中石油的目标是复制成品油市场的上下游纵向一体化战略,在天然气下游领域也占据寡头垄断的地位。但是,目标的实施远比想象中复杂。
以城市燃气、LNG加气站为主的天然气下游市场,从一开始就带有强烈的市场属性,具有更充分的竞争机制。尤其是随着国内气源供应的不断多元化和充足,天然气上中游的优势地位将更加难以传导到下游市场。中石油“昆仑系”三大公司从盛到衰的过程,不仅是其经营管理不善导致的,更重要的原因恐怕还有市场更加开放过程中对垄断的拒绝。
以城市燃气行业为例,在该行业市场化改革的过程中,各地政府通过整体改制、引资改制、国有股部分出让等多种形式,积极推进原有国有燃气企业的改制。大量的民营和外资企业也通过控股、收购、参股等多种方式,进入城市燃气行业并积极扩大各自的市场份额,形成了一个充分竞争的完全市场化的市场。
而中石油天然气的“昆仑系”公司最强大的武器就是中石油在气源供应和管道运输方面的优势。“昆仑系”总是以“资源换市场”的竞争手段,强势进入下游市场。因此,不少业内人士对昆仑系的口碑均不佳。常有业内人士抱怨说,在“昆仑系”的扩张过程中,尤其是在早期,他们偶尔就会不时地使用一些不正当、不公平的手段去抢占市场,强行抢占其他燃气企业已经占领的区域。
不过,目前的形势下,昆仑燃气已经没有这么大的底气去强占市场了。“未来的城市燃气市场将是更加公平和市场化的竞争,各家公司需要更注重管理效率、服务水平,才能更好的赢得市场。”刘广彬说。
作为昆仑能源的竞争对手,民企也逐渐感受到了更公平的市场环境。王鹏说,最近这一两年以来,感到昆仑能源的央企作风越来越不明显了,中石油气源供应的重要性在逐渐减弱,同时昆仑能源对其他LNG企业的竞争优势也在逐渐消失。总体上,中石油与其他各类企业的市场地位是更加平等了。
但是,在更加市场化环境中,“昆仑系”内部人士也有一番委屈,认为作为中石油子公司反而有不利因素。一位昆仑能源的内部员工对《能源》记者说:“关系到民生和稳定的,一定要靠央企兜底。我们就不能纯粹从经营角度考虑,不能纯粹追求利润,不能力求利益最大化。所以有时我们会在战术和局部方面在市场化竞争中处于劣势。”
无论是优势,还是劣势,一个没有垄断巨头的天然气下游市场将在未来逐渐形成和完善。
对于天然气下游市场的改革方向,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研究员郭焦锋认为,现在中国的城市采取的燃气特许经营模式垄断了该地区的终端销售,未来在对售气市场进行改革时,应该让更多的企业参与进来,改革的实现路径包括了建立健全天然气的现货、期货市场、完善天然气价格市场机制等。
《能源》杂志 记者 徐沛宇
共2页 上一页 [1] [2]
日媒:2015全球跌最惨的股票(名单) 中石油最惨
引入自助终端 中石油非油版图再扩张
中石油低调并购矿泉水业务 两桶油暗战水中“揩油
中石油低调并购矿泉水业务 两桶油暗战水中揩油
阿尔山矿泉攀上中石油
搜索更多: 中石油 昆仑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