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丸”计划的核心是向收购股东之外的其他股东发行认股权,使得这些股东可以在条件触发时以低廉的价格获得股份,从而稀释收购方的股权。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彭冰在一篇文章中指出,中国《公司法》坚持法定资本制,所有公司股份必须在发行时被全部认购,除极少数例外情况,不允许公司持有库存股,也不能授权公司董事会随时增发股份。《公司法》明确规定,公司增发股份必须通过股东大会决议,而且是股东大会特别决议事项,必须经过出席会议股东所持表决权的三分之二以上通过。“因此,坊间盛传的所谓‘毒丸计划’,在中国现行《公司法》下根本不具有可行性。”

一方面,在监管漏洞下,宝能系可以通过杠杆,源源不断地补充弹药;而另一方面,制度的限制,导致万科管理层在对抗“野蛮人”上可用的武器非常少。宝能可以高杠杆借钱买飞机大炮,万科却被限定只能使用大刀长矛。
事实上,万科遭敌意收购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但它注定是最受关注的那个。万科遭野蛮人举牌的原因是股权太分散,但2006年股权分置改革完成之后,像万科这样股权分散的公司越来越多。敌意收购作为股权分散市场的自然产物,必然会成为A股市场上更为常见的现象,但《公司法》至今没有任何调整。发生在万科身上的这场敌意收购,无疑为市场中的同类商战敲响了警钟。
彭冰教授呼吁:“中国现行《公司法》在股权集中的现实和国资管理的思路下,完全偏向于股东中心主义,对那些股权分散的公司其实相当不利。在未来股权分散的上市公司越来越多的情况下,《公司法》应当适当调整,为以董事会为中心的治理结构留出相应的制度空间。”
资本嗜血的本能,在万科股权大战表现得淋漓尽致。当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形成对立,金融资本如何促进而不是伤害产业资本的价值,这已成为新时期下,中国商业规则中值得深思的课题之一。
万科之痛
64岁的王石再度卷入漩涡。
有人嘲笑他登山、留学、谈恋爱,不干正事,所以导致万科落入他人之手。有人批评他太傲慢,炮制“出身论”,道德绑架姚振华。还有人把他和郁亮的关系演绎成太上皇和太子的宫斗剧,引发舆论狂欢。也有人建议他赶紧离开万科,放手让年轻人施展才华。
其实,王石已经被自己的名声绑架了。他的一言一行,都被过度演绎和解读。这次万科股权大战变成了对王石的舆论讨伐。
“万科的管理层非常优秀,应该有资本代言人与价值创造者两个角色。但是万科管理层一直没有资本代言人的角色,他们一直专注于价值创造,创造股东价值、客户价值、社会价值。”清华房地产总裁商会会长金波说,经过这一次野蛮人事件,万科管理层在角色上应该会加速调整。
万科管理层缺乏资本代言人的角色,根源在于王石。
1991年万科在深交所上市,是深交所第二家上市公司,代码000002。万科早期是红帽子公司(挂靠在国有或集体单位,本质上是民营企业),上市要改制,但改制就要涉及到王石及管理团队的股权问题。“我想过了,在中国名利双收很危险,要名就不要利,要利就不要名。我的选择是舍利取名。”王石在《道路与梦想》中写道。作为万科的创始人,他放弃了万科的股权。从此,他就背上了“爱名不爱利”的标签,这个标签如此清高又如此沉重,以至于两次让万科付出了代价。

1994年著名的“君万之争”就是第一次野蛮人入侵事件,在关键时刻万科抓住了国泰君安证券做“老鼠仓”的关键证据,导致野蛮人落荒而逃,万科侥幸获胜。但20年后,野蛮人再度卷土重来。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在20年的时间里,王石没有早做安排,比如控制权?潘石屹把这个问题抛给了冯仑,冯仑回答:许多朋友都提过许多建议,但王石不采纳,他坚持他的“三观”。
在万科的股权问题上,王石也被自己的名声绑架了。自从被贴上“爱名不爱利”的标签之后,王石很难再把自己的角色从职业经理人调整为老板。在长达20年的时间里,万科管理层并非完全没有机会重新在股权上谋划一些动作,从而彻底地掌控公司。2004年万科发行过一次债转股,万科管理层完全有机会参与,成为万科的股东。这样的机会不止一次,万科管理层都没有参与。障碍可能来自王石,如冯仑所言,他坚持自己的“三观”。
在2014年万科事业合伙人制度推出之前,万科一直在鼓吹职业经理人制度。在早期,万科职业经理人制度在管理规范化、职业化上引领潮流,成为标杆,这让王石一直引以为傲。
在2012年的一次采访中,万科董秘谭华杰对《中国企业家》记者说,万科把汇丰银行作为学习的标杆,因为汇丰和万科一样股权分散,是被职业经理人控制的公司,但是基业长青,“所以2013年郁亮第一次提出万科‘事业合伙人制度’时,连我都十分困惑,万科管理层怎么要变老板了?最困惑的是,王石居然也同意了,他不是不爱钱的吗?”
野蛮人出现,是迫使王石改变路线的重要原因。从2012年开始,野蛮人已经成群结队而来,而制度让万科无法炮制“毒丸”。
“2012年万科股价很低,这个时候郁总已经开始防范野蛮人了。以前万科股价比较高,而且盘子大,所以野蛮人进攻有难度。这一次是把万科逼得不得不做改变了。”万科的一位内部人士说,但合伙人制度在万科内部酝酿了一年多的时间,最后才达成共识。
2014年初,万科正式推行事业合伙人制度,成为万科历史上最重要的一次变革。这项制度要求万科一定级别的管理层都要参与员工持股计划,并且对项目实行跟投制。这就使万科的管理层从项目到公司,都与万科绑定,使得管理层对万科实际控制增强。但事业合伙人做了两年,盈安合伙持有万科4%的股权,野蛮人已经长驱直入。
即便如此,这项制度仍属被动防御型,对抗野蛮人能起到的作用也极其有限。
安邦在12月23日对万科的声援,对于万科管理层而言,只是暂时消灭了宝能上位、掌控公司董事会的可能。但万科股权上的缺陷仍然存在,宝能还是万科的第一大股东。在很长的时间里,股权的问题无疑仍将是考验王石和郁亮最大的难题。
文章来源:“中国企业家杂志”微信公众号
共2页 上一页 [1] [2]
奢侈品品牌万宝龙入驻洛阳王府井百货
“万宝之争”究竟在争什么?
“万宝之争”的24小时和30天 宝能系进退两难
“万宝之争”的24小时和30天
万宝龙大陆首家全新概念精品店落户上海IFC
搜索更多: 万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