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据一位业内人士介绍,常温乳酸菌饮料品质参差不齐,从菌种、配方到防腐剂的选用,质量差别极大。不排除一些企业生产山寨货、假冒伪劣产品,浑水摸鱼、销往乡镇、农村地区。
值得注意的是,北京商报记者对网络上可寻找到官方网站或联系方式的10余家常温乳酸菌饮料企业分别致电,试图了解其生存状况,但是这些企业要么没有人回应,要么没人能够介绍情况,其不专业程度可见一斑。
市场规范迫在眉睫
对于常温乳酸菌饮料企业有心或无心地将产品伪装成低温乳酸菌饮料,活跃于三四线市场的现状,业内专家则普遍认为国标缺失、监管不严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从目前国内施行的关于乳酸菌饮料企业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而言,均未对常温和低温的差别做出明确说明,更没有对企业监管和处罚的规定,因此国家标准的制定以及相关部门对于企业夸大宣传,甚至虚假宣传的监管变得更为紧迫。”上述不具名业内人士称。
而在一些微生物专家看来,低温与常温乳酸菌饮料的知识普及更是需要快速推进的事情。“低温乳酸菌饮料能够凭借活菌达到润肠道的功能,而常温乳酸菌饮料虽然在发酵的过程中会产生有益物质,但是对于人体是否有作用、有什么样的作用都不得而知。”另有中国农业大学相关教师向北京商报记者坦言。
在朱丹蓬看来,相关部门对于常温乳酸菌饮料市场的规范化管理会对鱼目混珠的企业带来洗牌出局的命运,而企业自身发展规模也在受到限制。乳酸菌饮料企业的发展规模有一个临界点,一旦越过这个规模的临界点反而不利于其发展。对于身处一二线城市的消费者而言,低温乳酸菌饮料还是其第一选择,常温产品不占优势,产品在市场拓展上有局限;而三四线城市以及乡镇的市场规模也有限,企业如果只做这些区域最后也无法做大。
他进而指出,近些年随着乳酸菌饮料市场的大势发展,一些企业靠区域市场取得了些许成绩,但是在更新换代速度非常快的快消品行业,如果缺乏产品创新、研发能力不强,长久来看生存空间非常有限,在不久的将来难逃淘汰出局的命运。
北京商报记者 钱瑜 张茜岚/文 宋媛媛/漫画 共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