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3·15”到来,保险市场上有关销售误导的各种行为被曝光,记者挑选了三种最常见的情况,总结保险欺诈通常忽悠客户的三大特点。
第一招:偷换概念
2月21日,上海市民小陈在互联网上发布投诉,称看到了华泰人寿销售的一款华泰吉年红保险产品,工作人员表示,只要连缴五年就可以拿到本金、利息还有分红,小陈缴纳了第一年的5万元,但是当天晚上他在互联网上查到,这款产品是10年才能拿回本金,后来他去保险公司详细查询该产品后,发现并不是工作人员所说的情形,他目前想要退保就要面临巨大的退保损失。
点评:目前许多保险产品通过银行柜台代销,个别工作人员为了业绩提成,不惜偷换概念,误导储户,在推销保险时,过于宣传收益,而不是全面提示产品特性。购买保险产品,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能因为销售人员的过分热心而脑袋发热,可以在初步了解后再去保险公司网站查阅相关产品,或者咨询熟悉产品的其他相关人士。
第二招:延期敷衍
来自苏州的市民黄女士去年9月份在苏州十桎街的一家网点办教育储蓄的时候,被工作人员推荐买了1万元保险。等20多天后拿到保险合同时已经过了犹豫期,工作人员说,合同已生效,想退保要扣3000元。“这份合同交费期长达10年,每年交1万元,我根本不想买,找保险公司交涉,一直拖着不处理,敷衍了我两三个月。”黄女士气愤地表示。
点评:许多保险公司在保险合同中都有犹豫期的规定,一般犹豫期为10天,10天内投保人随时可以反悔撤销保险合同,保险公司将退还投保人缴纳的所有保费,这样对于客户来说是一种保护。目前保险公司有100%回访机制,保户发现问题可以及时投诉。
第三招:口头“馅饼”
去年3月份,上海刘先生通过某家大型保险公司的销售人员购买了一款投连险,当时销售人员说这款投连险保底年收益7%左右,最高收益可达40%,刘先生投资4万元买了投连险,目前亏损1万多元。他质问销售人员,为什么不能保证收益?对方不承认说过这话,只说一切以合同为准。刘先生查遍合同,里面的确没有保证年收益7%的字眼。这时,他才明白自己被口头“馅饼”蒙了。
点评:投连险是所有保险产品中最具有投资风险的,而且其各个投连账户均投资不同的市场,一般消费者很难理解这其中的投资诀窍,尤其是没有投资理念的消费者,更不能购买投连险。消费者投资任何理财产品都要仔细阅读合同规定,轻信口头承诺容易产生纠纷。即使向相关部门投诉或打官司,也难有胜算。投连险适合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并且能够承担投资风险的消费者,一般的消费者尤其是老年人,不宜购买。
用户投诉华泰人寿工作人员忽悠五年拿回本金 用户投诉华泰人寿工作人员“忽悠”五年拿回本金 保监局处罚华泰人寿 新单回访有名无实出花招 搜索更多: 华泰人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