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调查发现,“旺旺仙贝”事件并不是近期惟一出现的食品安全事件。7月“毒奶粉”事件重现,警方在青海一家乳制品厂检测出三聚氰胺超标500 余倍,原料来自河北等地,而生产的奶粉主要销往江浙一带。当月又有媒体曝光称,市场鼎鼎大名的黑龙江“五常香米”绝大部分是“杂牌米”用香精熏出来的。随后,麦当劳又被曝出,其出售的麦乐鸡含有“聚二甲基硅氧烷”和“特丁基对苯二酚”等化学成分。
据了解,本次与“旺旺仙贝”同样被查出问题的还有多达22种膨化食品,占被检查总数的13%,不合格内容涉及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铅含量、铝的残留量等等,大多会危害到消费者的健康。
这不由让消费者惊叹,在如今社会食品安全意识不断提高之时,为什么还会出现类似事件集中爆发的情况?
“如果说‘毒奶粉’事件让食品企业意识到对原材料检测的缺失,那么近期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应该让食品企业意识到,还必须加强对生产环节的监管。”山东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研究所教授赵常峰表示,由于企业规模和管理理念的局限性,相当数量企业的自检自控体系都存在监控不足的问题,而近期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绝大部分原因在产品生产过程中出现,所以食品加工企业加强自检能力建设至关重要。“这可能需要企业在生产成本上有更多的投入,但是相对食品安全问题发生后所带来的经营损失以及社会影响来讲,这样的投入要实惠得多。”
日前,对于“旺旺仙贝”事件,摩根大通发表研究报告指出,虽然旺旺集团山东业务占公司整体生产比重不大,但相信该负面消息扩散会影响其未来销量表现,并相信在管理层未解释前,其公司明朗度较低,若仙贝销量跌10%,将拖累其纯利下跌约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