迅速成长的A股市场仍然被诚信缺失所困扰。
本周,中小板上市公司兆驰股份[23.89 0.17%]公然造假的丑闻在市场上披露:首先是董事会会议无中生有,然后是公司部分董事、独立董事配合在伪造的董事会会议决议上签字,公司甚至伪造部分董事签字。如此肆无忌惮的造假行为,本应给予最严厉的处罚,甚至可以一票否决直接退市,可是深圳证监局对此的处罚却只是给予兆驰股份董事长顾伟、董秘叶永青批评,通报深圳辖区上市公司,并记入证券期货市场诚信档案。违法造假的风险成本如此低廉,这无异于纵容上市公司蔑视诚信集体配合,性质恶劣
表面上看,兆驰股份造假是一件小事,只是伪造了一次并没有实际召开的董事会会议,似乎问题不大,但性质却极其恶劣。一家上市公司召开董事会会议本是很平常的一件事,不就是把十个人召集在一起点点头签个字吗?这些人如果真的日理万机,凑不到一起,也完全可以召开通讯会议。可是兆驰股份连走过场也不屑一顾,宁可去伪造一份会议决议。显然,兆驰股份认为伪造一次董事会会议比走过场开一次会议要简单省事。看起来,这可能已经不是他们第一次干这种事了,熟门熟路已经很有经验。
那么,兆驰股份这次伪造的董事会会议做出了什么决议呢?根据公开资料显示,此次会议通过了向汇丰银行(中国)有限公司申请额度为人民币2亿元、期限为一年的开证授信额度,以及向建设银行[5.01 0.40%]深圳市分行申请人民币6亿元、期限为一年的贸易授信额度。从中不难看出,兆驰股份把基本的财务制度看成是一个麻烦,当初制定这个程序只是迫于合计财务规章的要求,是做给别人看的。到了真需要巨额借贷时,必经的程序用造假绕过去,结果还是一言堂、一支笔。
让人吃惊的是,兆驰股份的部分董事和独立董事,在明知公司董事会会议未召开的情况下,不仅未提出反对意见,而且配合公司签署相关文件。董事会决议公告披露后,他们既没有关注公司公告内容与事实严重不符的情况,也没有向监管部门主动报告,未能履行勤勉义务,可以说是沆瀣一气。一家上市公司连召开一次董事会会议都要造假,而且还集体默契配合,操作流程之娴熟令人瞠目结舌。据此,人们也有理由怀疑其是否还在其他重大事项上有过造假的经历。这样一来,人们还怎么相信其提供给投资者的财务报表?投资者还怎么能放心投资?
危机公关,大事化小
种种迹象表明,兆驰股份在造假丑闻事发后,不仅对问题的严重性没有深刻认识,而且还采取了紧急危机公关手段来试图大事化小。2月24日,兆驰股份公告称,为扩大公司信息披露的覆盖面,进一步做好投资者关系管理工作,公司决定增加《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为信息披露指定报刊。兆驰股份原来只选择《证券时报》作为指定信息披露报纸,造假丑闻事发后,破财消灾便成了当务之急,摆平主流证券媒体的最好办法就是一碗水端平,平等对待,于是公司抢在丑闻曝光之前向另外两家主流证券媒体示好,以平息可能带来的负面报道。
兆驰股份造假丑闻的曝光形式也非常蹊跷,公司于2月18日接到深圳证监局《关于对深圳市兆驰股份有限公司及董事长、董事会秘书予以批评的决定》,按理应该在第一时间予以披露,可是兆驰股份却有意打擦边球,一直拖到2月25日召开公司董事会会议之后,以公布公司董事会决议的形式进行披露,把受到处罚的信息淹没在4项会议议案之中,试图淡化造假丑闻的影响。结合深圳证监局的处罚之轻,显然兆驰股份此举是经过精心设计的,并且可能得到了某种默许。
更严重的问题在于,兆驰股份的危机公关手段卓有成效,性质如此恶劣的造假丑闻却没有掀起轩然大波,几乎没有引起市场关注。难道是因为编造了一次会议的事情太小了吗?其实正是因为事情小才更严重,诚信缺失,小事就造假,大事能不造假吗?深圳证监局发现和处罚都很及时,但失之太轻,根本就起不到以儆效尤的作用。本周四,兆驰股份公告公司董秘叶永青“因个人原因”辞职。其实在造假事件中,最没有理由造假的就是董秘,他是奉命行事,结果却成为替罪羊。大事就这样化小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