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观察网讯:今年服装价格高,但高也不一定靠谱。记者近日采访了解到,很多高价服装的标签在标注成分时很随意,甚至出现了“人丝”等字眼,根据国家有关规定,这样标注是不合规的。对此,有业内人士表示,今年棉花价格高企,很多企业便找化纤等替代品,但化纤标在高价服装上用显得不上档次,就开始“造词”了。
服装里料竟然标称含“人丝” 记者刘彪 摄
服装中竟有“人丝”成分
索玛时是女装品牌,在济南拥有多个专卖店,售价也不菲。近日,有消费者爆料称,他买的一款该品牌服装标签上赫然标着“里料,100%人丝”。这“人丝”是什么?记者咨询了厂家,厂家有关负责人也表示“不清楚”。
出于好奇,消费者拿着服装到济南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检测,得出了这样的结论,这100%人丝实际上是45.7%的粘胶纤维和54.3%的涤纶,根据我国强制性标准———《纺织和服装使用说明》(GB5296.4-1998)和《纺织品 纤维含量的标识》(FZ/T01053-2007),这样标注是不合规的,应标注纤维的名称。
以上只是冰山一角,根据济南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出具的检测报告,这款服装共有5项不合格,包括制造者的名称和地址、产品标准编号、产品质量等级等,还有一条是关于服装面料成分的,标签上说是“30%羊毛、28%涤纶、42%粘纤”,实测为“40.6%羊毛、41.7%涤纶、17.7%粘纤”,而国标要求的误差范围为正负5%。
服装不合格多因标签“乱标”
在权威检测部门眼里,检验一款服装是否合格,最重要的就是看其实际成分与标签上标注的是否一致,因为这直接影响到服装品质。而且从实际抽查情况来看,服装不合格,多数是因为标签“乱标”。
前一段时间,山东省质监局抽查了全省37家企业生产的45批次学生服产品,结果有22批次产品质量不合格,产品抽样合格率仅有51.1%。在这些不合格产品中,有21批次产品是因为产品标签以及标签中的纤维含量与实际不符。
与此同时,北京市工商局近日公布服装类商品质量监测结果显示,圣瑞锦、杰特曼等8个品牌的个别批次服装不合格,涉及的主要问题也是标识、成分含量不符合相关标准要求。安徽省工商局近日公布的儿童服装质量监测结果显示,哈士奇、旺燕、凯帝贝斯等5个品牌服装不合格,主要问题依然是纤维含量和标识。
买衣服离不开标签准确
“现在人们买服装进入一个误区,主要看款式、认品牌,很少注意标签。”济南市纺织服装协会有关负责人说,服装设计固然占成本相当大的比重,但衣服是要穿在身上的,除了合身之外,面料也很重要,其直接关系到穿在身上的舒适度,也关系到服装生产企业的成本,这些都会在标签上体现出来。
据介绍,今年以来,棉花价格不断上涨,最高时几乎是去年的两倍,近期虽有所下降,但依旧在高位。因此,很多纺织服装企业为降低成本,便用化学纤维代替棉纤维来生产服装,由于棉服装穿在身上更舒适,个别企业就依然用原来的标签,以吸引消费者购买。
事实上,买服装看标签还能提高穿衣服的安全性。例如,今年1月我国出台新标准要求,服装厂家必须在标签上标注甲醛含量、PH值等,而如果某款服装没有标注,也就无法判断其甲醛含量、PH值是否超标,会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另外,山东、北京、安徽等有关部门抽查的不合格服装中,有不少是因为甲醛超标。
“索玛时(SOMUSH)”牌女装面料纤维含量不合格 搜索更多: 索玛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