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观察网讯:南非世界杯已然谢幕,可由百事可乐发起的“集瓶盖,赢2010元现金大奖”活动却成为近期关注的焦点。
本周,许多市民打来电话反映百事可乐的兑奖活动中难见“冠军”瓶盖,而其极低的中奖率,更是引发了网络上一浪高过一浪的对其活动真实性的质疑浪潮。
3000多瓶盖得不到“冠军”
今年南非世界杯期间,市民冯先生一直对百事可乐推出的“酷爽足球,揭盖劲赢”促销活动非常感兴趣。按照促销海报所说,只要在南非世界杯期间,购买百事可乐饮料,凭印有夺冠国家队名的瓶盖和印有“冠军”的瓶盖就能赢得2010元现金大奖。
7月12日,当西班牙在南非举起大力神杯,冯先生也惊喜地发现,自己攒的3000多个瓶盖里竟有3个印有西班牙的瓶盖。唯一不足的是,他的手里没有一个“冠军”瓶盖。这就意味着,他将与大奖失之交臂。不甘心的冯先生四处打听“冠军”瓶盖的消息,可身边所有喝过百事可乐的人都告诉他没有看到“冠军”瓶盖。“在饮料瓶上分明写着辽宁地区100个现金大奖,综合中奖率为8.6%,可现在大家手里都只有西班牙字样的瓶盖,却缺少‘冠军’瓶盖,是不是‘冠军’瓶盖压根儿就没发放?我们是不是都被骗了。”感觉事有蹊跷的冯先生急忙上网搜索,他发现,网络上到处都是质疑冠军瓶盖的帖子。
全省目前只有两人兑奖
记者在百事可乐饮料上面的包装纸上注意到,此次“集瓶盖,赢2010元现金大奖”活动在辽宁区域将产生100名大奖得主。而沈阳百事可乐饮料有限公司销售部的刘姓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大奖的不多,截至目前,他们只确认两名市民中奖。
对于极低的中奖率,这位负责人认为十分正常,“促销活动大奖回收的概率是很低的,说是产生100个大奖得主,最终能领奖的最多也就20个,也许还会更少。”
这位负责人还告诉记者,市民和网友对促销活动中的综合中奖率为8.6%存在着误解,因为百事可乐这次促销活动,除了2010元现金大奖外,更多的则是“再来一瓶”小奖。“世界杯期间,我们在辽宁市场上投了上亿瓶饮料,这说明得大奖的概率不过是百万甚至千万分之一而已。”
记者还注意到,在百事可乐的官方网站促销活动主页上明确标明,此次活动截至7月31日,而记者在百事可乐的瓶盖上看到的兑奖截止日期却是8月3日前。
“冠军”瓶盖现身却无“身份”
“说有100名大奖,可现在却连‘冠军’瓶盖都找不到,我怀疑百事可乐此次在世界杯期间搞的促销活动有忽悠消费者之嫌。”冯先生告诉记者,为了验证冠军瓶盖是否真的存在,他在各大论坛、贴吧上都发了“一起寻找‘冠军’瓶盖”的帖子,可四天过去了,跟帖成千上万,却没有一个人表示看到“冠军”瓶盖。
而和冯先生一样,一些喜欢较真的网友也纷纷在网上发帖质疑百事可乐本次活动的真实性,有的甚至认为百事可乐压根儿就没有向市场投放冠军瓶盖,而所谓的现金大奖不过是其为了促进销量而搞的“噱头”而已。为此,许多市民和网友都要求百事可乐能适当出示中奖者的“冠军”瓶盖,并要求公证。
对于这些要求,沈阳百事可乐饮料有限公司销售部的刘姓负责人显得有些为难。最后,在记者的要求下,刘姓负责人为记者展示了两枚写有“冠军”字样的瓶盖,但没有出示有关中奖者的资料和联系方式,记者更没有见到中奖者本人。
专家:企业促销要有公信力
记者了解到,早在1993年国家工商总局为了规范各类有奖销售活动,就出台了《关于禁止有奖销售活动中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若干规定》,要求举办有奖销售的经营者,应向购买者明示其所设奖的种类、中奖概率、奖金金额、兑奖时间、方式等事项。但事实上,因为种种原因,这些规定并未完全发挥到它的作用。
辽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张思宁认为,企业搞促销活动本来中奖的几率就小,所以即使在活动中作假也很难辨别真伪,故此被发现的概率极小。但张思宁同时强调,现在我们所处的社会是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尤其是互联网的广为利用,使得发现的可能性正在进一步加大,很多品牌产品和企业不断地陷入“××门”就是例子。
张思宁同时认为,企业在搞类似的促销活动时最好要做公证,同时对中奖人的信息进行适当公布。“对于企业来讲,促销活动无可厚非,但一定要对消费者负责,否则,一旦引起消费者的不信任,最终损害的是企业的公信力。”本报将继续关注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