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红商网 >> 新消费频道 >> 正文
食品安全消费提示:海虹美味营养多 安全食用分时节

  《中国消费者报》记者检索近年来“海虹中毒”相关报道发现,沿海地区相关部门严禁捕捞、外运和销售海虹及禁止餐饮经营者加工销售海虹的时间,也都集中在3月底到5月,或当地海域发生赤潮时。

  此外,赤潮发生后,贝类毒素的含量多少还与地域和贝的种类有关。近年来,我国高危贝类主要是海虹,其次是牡蛎、扇贝、蛤蜊、海螺等。

  由于有毒贝类在外观、气味及味道上与没有受污染的贝类无明显差异,常引发食源性疾病。刘慧慧分析说,因为贝类毒素是强效神经毒素,极耐高温,家庭普通加热方式不能降解毒素,因此就算食用已经充分熟制的海虹,也有可能导致食物中毒。中毒反应为四肢肌肉麻痹、头痛恶心、流涎发烧、皮疹等症状,严重的会导致呼吸停止,0.5mg毒素即可致人死亡。

  安全食用海虹 注意“看触嗅听”

  日常购买和食用海虹等贝类食品时,消费者应该注意什么呢?刘慧慧建议消费者留心以下几点。

  首先,沿海地区居民要留意当地海洋局、气象局、地质局等政府部门发布的赤潮监测信息,不要在赤潮预警期间打捞或采食海产品,平时也不要在排水口(如电厂冷凝水、生活污水)附近海域采集、捕捞海产品。

  其次,建议消费者通过大型商超、农贸市场等正规渠道购买贝类,选购时注意“一看、二触、三嗅、四听”。一看,即选择大小均匀、外壳颜色较一致、有光泽的贝类;二触,即用手触摸时贝壳能迅速闭合或外露肌体能快速缩回体内;三嗅,即新鲜贝类应有其特有的气味,如果发臭或有异味,说明已不新鲜;四听,即拿起贝类轻轻摇晃,如听到啪啪声,说明可能是空壳或有沙石。

  最后,消费者在外就餐时,要选择证照齐全、环境干净整洁、量化级别较高的餐饮服务场所食用贝类,并索取相应票据,保留消费凭证。

  刘慧慧提醒说,贝类毒素一般集中在贝类内脏中,所以,食用贝类时建议去除消化腺、性腺、腮部等。这些部位含有麻痹性贝类毒素较多,去除这些部位后可大大降低中毒风险。同时,因为该类毒素是水溶性的,所以最好不要食用蒸煮贝类的汤汁,即烹煮海虹后只吃肉、不喝汤。此外,消费者还应注意均衡饮食,避免一次性食用大量的贝类。食用贝类后如果出现恶心、呕吐、腹泻、四肢肌肉麻痹等症状,要立即就医。

  来源:中国消费者报 记者 李建

2页 上一页  [1] [2] 

    东治书院2024级易学文士班(第二届)报名者必读
    『独贾参考』:独特视角,洞悉商业世相。
    【耕菑草堂】巴山杂花土蜂蜜,爱家人,送亲友,助养生
    解惑 | “格物致知”的“格”到底是什么意思?
    ❤❤❤【拙话】儒学之流变❤❤❤
    易经 | 艮卦究竟在讲什么?兼斥《翦商》之荒谬
    大风水,小风水,风水人
    ❤❤❤人的一生拜一位好老师太重要了❤❤❤
    如何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易学家?
    成功一定有道,跟着成功的人,学习成功之道。
    关注『书仙笙』:结茅深山读仙经,擅闯人间迷烟火。
    研究报告、榜单收录、高管收录、品牌收录、企业通稿、行业会务
    ★★★你有买点,我有流量,势必点石成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