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家居产业联盟分析师安河对记者表示,消费者对家装家电智能化的需求日益旺盛,《通知》鼓励家装厨卫向智能化“焕新”,将有力推动产业升级。以旧换新不再是简单的产品更替,而是满足消费者对更智能、个性化生活的追求。智能门锁、智能坐便器等智能化产品的普及,不仅提升了家居生活的便利性和舒适度,还带动了相关产业的智能化转型。对企业而言,这意味着要加大在智能技术研发方面的投入,提升产品的科技含量和竞争力;对于消费者来说,能够享受到更优质、高效的家居生活体验,实现消费结构的持续优化升级,形成产业升级与消费升级的双轮驱动格局。
不得“先涨价后补贴”
据记者了解,全国多地积极落实家装厨卫以旧换新相关工作。比如,浙江每户补贴限额最高2万元,适老化改造产品目录清单达到70个种类,将集成灶、干衣机等区域特色品类纳入补贴范围,而且不设产品指导价。广东的智能家居补贴品类之多在全国首屈一指,智能家居符合1级能效标准的产品,最高补贴可达2000元/件;适老化产品补贴比例为30%,最高可达1万元/人。
数据显示,2024年家装焕新活动带动约1200亿元消费规模,2025年政策覆盖更广、流程更简便,有望带来更可观的消费增长。如何在这一过程中杜绝资金漏洞,构建严密监管体系,确保补贴精准落到实处,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通知》对优化补贴流程、加强资金监管也提出了明确要求。要求一视同仁支持线上、线下经营主体,以及不同所有制、不同注册地、不同规模经营主体参与家装厨卫“焕新”。
在强化全流程监管方面,《通知》进行了细化,要求通过多方数据比对等数字化手段,严防虚假交易、重复申领、骗补套补等行为,及时通报发现问题和处理结果。依法依规严肃处理骗取套取国家补贴资金等违法行为,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严厉查处。
各地还要强化参与补贴商品管理,参与补贴活动的经营主体实施产品销售价格公开承诺。对发现存在不履行价格承诺、“先涨价后补贴”等价格违法行为,以及套取补贴资金的经营主体,要第一时间取消其参与活动资格,并追缴国家补贴资金。以装修合同为依据实施补贴的地区,要制定风险防范应对预案,强化核验核查,确保装修合同、项目内容等的真实性,切实保障资金安全。
来源:中国消费者报 记者:孙蔚 共2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