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红商网 >> 新消费频道 >> 正文
如何避免节日盛宴变“剩宴”?

  北京2月6日电,“平均每桌剩菜三分之一,有的客人甚至只拍不吃,年年有余成了‘年年浪费’……”今年春节假期,海南某饭店后厨垃圾桶里,成条的清蒸鲈鱼、未动几筷的东坡肘子与半锅佛跳墙混杂一起,服务员王燕看了直叹气。

  近年来,“舌尖上的浪费”治理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显现成效,但节假日期间,随着聚会宴请增多,餐饮浪费现象仍有发生,吃不完、不打包的情况值得关注。

  “节日狂欢”撞上“舌尖浪费”

  提及餐饮浪费,江苏无锡一家高档酒店的经理徐东明深有感触。去年国庆假期一场婚宴上,他就目睹了这样的场景:30桌宴席中,近半数菜品剩余超50%,一些龙虾、鲍鱼等海鲜几乎未动就被倒入泔水桶。“一桌菜均价6000元,浪费食材成本将近2000元。”徐东明说。

  今年春节期间,记者走访连锁餐厅、景区周边饭店等,也发现了一些食物浪费现象。

  “8人年夜饭点了16道菜,吃一半发现点太多了。”苏州市民陈女士说,家人认为“菜满桌才显诚意”。徐东明表示,浪费往往与“面子文化”有关,比如不少婚宴主家怕被说“寒酸”,硬要扩桌数;有的年夜饭必须菜摆满桌,还要摆盘气派,剩了才显“有余”。

  “请客吃饭,菜多显有面”“招待客户得有排场”“过节开心多点点无所谓”……不少消费者点菜追求“多多益善”。在商务宴请、婚宴等场合,尤其是高端餐厅,吃不完打包显得寒酸,“仪式性浪费”更为突出。

  记者走访发现,不少上档次的餐厅在节假日推出类似“吉祥宴”“富贵席”等套餐,价格高昂且菜品数量象征“十全十美”“月月红”“要发”等,有服务员还会“贴心”提醒“少了道菜不吉利”,导致顾客过度消费。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2023年在全国部署开展为期3个月的制止餐饮浪费专项行动,组织开展“随机查餐厅”等行动,发现存在餐饮浪费行为的餐厅7.81万家、整改问题9.2万个。

  部分外卖平台上,餐厅节假日推出满减促销活动,导致消费者为凑单多点菜品,最终丢弃率增加。“为了优惠拼单凑单,很多时候多买一份米饭或小吃,吃不下就浪费了。”有常点外卖的消费者说。

  此外,有饭店推出预制菜礼盒,被网友吐槽“几块腊肉用3层礼盒包装浪费”,一些预制菜还因“保质期短”“口感质量差”等被一扔了之。

  “剩宴”背后原因几何

  在业内人士看来,节日餐饮浪费现象,既有特殊的文化心理因素,也有监测评估体系不够完善、违法行为处置不易到位、商家自我管理动力不足等原因。

  东南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季中扬指出,在物资匮乏年代,“有余”往往象征抵御风险的能力,也包含对富足生活的祈愿,而现今在一些场合,却被异化为“撑门面”和“攀比炫富”。

  季中扬说,在节日场景中,人类对多样化食物的本能追求也被放大,消费者将节日消费划入“情感支出”账户,降低了对浪费行为的道德敏感度,这种心理账户隔离效应削弱了行为约束力。

  上海市食品安全专家委员会秘书长彭少杰认为,餐饮浪费缺乏系统全面的统计调查制度,难以准确掌握浪费的比例、规模和分布情况,不利于反浪费措施的推进落实。婚宴场所、商务接待及农村聚餐、网络订餐等也缺少制度化清单式管理规范。

2页 [1] [2] 下一页 

       红商网优质内容还将同步分发到公众号、视频号、头条号、西瓜抖音、网易号、搜狐号、企鹅号、百家号、好看视频、新浪微博等国内主力流量平台。
      东治书院2024级易学文士班(第二届)报名者必读
      『独贾参考』:独特视角,洞悉商业世相。
      【耕菑草堂】巴山杂花土蜂蜜,爱家人,送亲友,助养生
      解惑 | “格物致知”的“格”到底是什么意思?
      ❤❤❤【拙话】儒学之流变❤❤❤
      易经 | 艮卦究竟在讲什么?兼斥《翦商》之荒谬
      大风水,小风水,风水人
      ❤❤❤人的一生拜一位好老师太重要了❤❤❤
      如何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易学家?
      成功一定有道,跟着成功的人,学习成功之道。
      关注『书仙笙』:结茅深山读仙经,擅闯人间迷烟火。
      研究报告、榜单收录、高管收录、品牌收录、企业通稿、行业会务
      ★★★你有买点,我有流量,势必点石成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