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检:依法惩治直播带货销假
2月28日,最高人民检察院知识产权检察办公室主任刘太宗在网络访谈中表示,新业态、新模式给社会治理带来了新挑战,一些犯罪分子利用直播带货“即时性”“受众广”的特点,通过“直播引流”“真假混卖”方式销假,不仅侵犯知识产权,也损害广大消费者权益,需要加大惩治力度。
相较于传统销假犯罪案件,直播带货销假犯罪具有隐蔽性强、链条化和跨区域特征明显、电子证据数量庞大复杂等特点,对证据的收集与审查要求更高,在侵权商品认定、共同犯罪判断、犯罪数额计算等方面也存在难点。
直播带货销假案件涉及生产采购、平台上架、营销推广、终端销售和快递运输等多个环节,需要予以综合治理。检察机关坚持治罪与治理并重,对于办案履职过程中发现的行业问题,深入调查研究,通过制发社会治理检察建议、制定行业合规指引等方式,依法能动履职,引导推动行业规范发展,促进行业治理。加强典型案例宣传,通过以案释法,提高从业主体法治意识,提升消费者识假辨假能力。
除直播带货外,其他线上线下消费场景内的针对性问题,也成为近期有关报告的关注点。
川渝市场监管局联合发布报告
3月12日,2023年川渝两地12315投诉举报分析报告出炉。
该报告显示,2023年,川渝两地12315热线和平台共登记处理投诉举报84.59万件,同比增长12.01%。
——食品和餐饮服务投诉居首
报告显示,2023年,川渝两地投诉举报数量排名首位的类别均为食品和餐饮服务,共16.16万件。其中,四川省11.53万件,重庆市4.63万件。投诉举报反映的问题主要集中在食品安全,共9.56万件。
售后服务、食品安全、质量问题、合同问题,是投诉反映的主要问题。
——通讯产品投诉举报增速超40%
2023年,川渝两地共受理涉及通讯产品的投诉1.92万件,占投诉总量的2.90%。通讯产品类投诉大幅增长,川渝两地相关投诉举报增速超40%。
投诉反映的主要问题:一是消费者所购商品不符合产品或者包装上注明的标准,手机出现跳屏,使用卡顿,无故自动关机等故障;二是购买手机未达宣传预期和性能要求退货被拒,或手机在保质期内存在使用故障经营者不履行“三包”义务。
中消协发布预付式消费报告 呼吁加快完善相关立法
3月12日,中消协发布《2023年预付式消费领域消费者权益保护报告》,呼吁完善预付式消费相关立法,细化各环节规定,强化经营者举证责任。
从2023年预付式消费领域消费者的投诉、诉讼及相关情况报道来看,该领域消费者权益保护主要问题是:经营者违规办卡且拒绝开具消费凭证,经营者服务承诺兑现差及变相涨价,消费者办卡容易退费难,经营者跑路消费者挽回损失难,消费者维权难度大。
上述报告提出建议,包括完善预付式消费相关立法,细化各环节规定,强化经营者举证责任等内容,从国家层面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
(综合来源:上海市消保委微信公众号、中国新闻网、高检网、上游新闻、央广网等) 共2页 上一页 [1] [2]
红商网优质内容还将同步分发到公众号、视频号、头条号、西瓜抖音、网易号、搜狐号、企鹅号、百家号、好看视频、新浪微博等国内主力流量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