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1月5日讯,9月,网友爆料其在某知名餐饮品牌火锅店购买的“高钙羊肉卷”产品被检测出含有鸭肉成分,引起网络热议。随后,当地监管部门通报称,涉事产品在内的2种羔羊肉原材料样品检出羊源性、牛源性及鸭源性成分,实锤了“挂羊头卖鸭肉”的事实。近年来,类似食品掺假事件屡有发生,对于此类事件,消费者应当如何看待?
1月5日,由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主办的“2023年食品安全与健康热点科学解读媒体沟通会”在京召开。沟通会上,CIFST食品真实性与溯源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陈颖指出,当前全球食品供应链日趋复杂,新业态、新消费模式、食品新载体不断涌现,食品来源多样、基质复杂和环节链条多等使得食品掺假和食品欺诈事件更加复杂隐蔽,涉及面越来越广,危害越来越大,给食品真实性带来新问题、新挑战。
中国经济网舆情中心监测数据显示,2023年1月1日至12月13日共监测到“羊肉掺假”相关信息1.6万余条,其中纸媒报道18篇,新闻网站文章6751篇,移动端文章3741篇,微信公众号文章4443篇,微博转发1197条,论坛文章492篇。
8月,一名网友在网络上发布视频,直指某知名麻辣烫品牌 “挂羊肉卖猪鸭肉”。随后,该品牌回应称,视频中被检验的“羊肉卷”为门店私自采购,非指定供应商统配产品,引发舆论对“羊肉掺假”的关注。9月4日,某主播在社交平台上发布系列视频,称某火锅店卖“假羊肉”,再次引发舆论关注。10月初,该火锅店被监管部门处罚,舆论热度再次达到峰值。
从事件地域声量排行可以看出,北京、河北、内蒙古、上海、山东等地对于“羊肉掺假”的关注度较高。
“食品掺假使假往往隐蔽性强,现有监管手段难以察觉,要进一步完善现有监管手段。”陈颖指出,综合运用多种手段,统筹行业管理和综合监管、事前事中事后监管,统筹发挥市场、政府、社会等各方作用,切实提高市场综合监管效能。同时,也要对发现的掺假使假问题,应当予以“最严厉的处罚”,形成高压震慑。
同时,针对食品掺假使假这一全球性问题,必须联合构建食品真实性信息数据库,凝聚食品真实性相关共识,在监管层面通力合作,打击治理食品掺假使假不法行为,打造诚信干净的食品行业。加强国际交流,开展广泛国际合作,开展相关国际标准制修订和食品真实性国际互认。
此外,陈颖还强调企业作为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必须落实主体责任,不掺假使假、不误导消费者,主动做好与消费者的沟通。坚持良心经营,打造自身品牌,确保产品真实可靠。(来源:中国经济网 记者 施晓娟)
红商网优质内容还将同步分发到公众号、视频号、头条号、西瓜抖音、网易号、搜狐号、企鹅号、百家号、好看视频、新浪微博等国内主力流量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