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留意到,市面上贩售的“奶茶杯”等产品大多为英文包装,伪装成“外贸货”,还有的生产信息也未注明。对于这些电子烟外包装全为英文的内幕,一位自称与电子烟厂家私交甚密的微商源源(化名)透露,《电子烟强制性国家标准》实施后,一些电子烟厂商开始打上“外贸产品”的幌子继续生产、销售相关产品。
除了微商渠道,在一些电商平台上,记者也发现了这类产品的踪影。记者在淘宝页面搜索“电子烟”,出现大量“电子烟保护套”“硅胶套”“电子烟挂绳”等周边产品,店铺客服弹出留言“请及时加vx,避免因政策影响无法联系”,客服称“现在还能买,淘宝没有,+v”,而所谓的“+v”即通过社交软件微信进行联系。而在另外一个名为“WAPE总仓”的微信商城中,记者看到商城中展示了大量包括“流体熊”“烟弹”等在内的水果味电子烟产品。客服告诉记者,只需要选好后微信付款即可,商城中不展示物流信息则不会被平台监控到。
据知情人士介绍,在“三无”电子烟售卖链条上,寄递服务是重要环节。根据国家烟草专卖局、国家邮政局发布的《关于电子烟产品、雾化物、电子烟用烟碱等限量寄递的通告》,寄递烟具、电子烟烟弹(液态雾化物)、烟弹与烟具组合销售的产品(包括一次性电子烟等)、烟液等雾化物、电子烟用烟碱,每人每天限寄一件,不准多件寄递。然而在记者购买的产品中,多数都是通过虚拟号码进行“一号多发”。
一些商家明知电子烟为快递禁止寄递的违禁品,依然在寄递环节钻空子。在“WAPE总仓”微商商城中的“用户下单必读”中写着,“烟草限寄快递已出,电子烟已成违禁品”“如有人电话咨询购买物品是什么,说生活用品,切记勿说电子烟”。
建议多方发力
实现全产业链严格监管
针对这类电子烟在线上隐蔽售卖的情况,受访专家建议,对电子烟全产业链实施严格监管,管住线上线下销售渠道,鼓励民众积极举报违法线索,全方位拦截,让“三无”电子烟无隙可乘。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建议,要进一步压实网络平台责任,应采取技术手段,对一些可能涉及电子烟的关联词进行屏蔽,并严格检查平台商家是否存在“暗箱操作”等行为,社交平台对于涉及电子烟及其关联词的信息要进行更加严格的排查。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研究员蔡雨阳建议,应加强对社交媒体平台的监管力度,封禁违规账号,有效保障消费者安全。
此外,治理类似“三无”违规电子烟,溯及源头是关键。据悉,有关监管部门已经开始采取行动,阻断“三无”电子烟生产厂商的黑色产业链。2022年11月,东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发布了未获证电子烟企业的后续管理工作通知,要求各部门在全市展开摸查。国家烟草专卖局也开展“奶茶杯”“可乐罐”等调味电子烟整治工作,查破各类案件593起。
蔡雨阳表示,此类产品大量流通屡禁不止,提示监管部门必须加大监管力度,重点监管持证企业、雾化物工厂。建议由烟草管理部门牵头,市场监督部门和司法机关支持,对电子烟产业密集的地区和相关企业、雾化物工厂开展常态化监管。
青少年处于快速探索、学习周围事物的阶段,对新兴事物存在强烈的好奇心,电子烟外观设计新颖、口味样式各异,更加符合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刘俊海等专家认为,学校及家长应当共同担负教育职责,学校要加强对青少年法律知识和健康知识的宣传教育,让青少年了解烟草的危害,正确引导青少年远离烟草。对于校园不良风气,学校要及时引导阻止,家长也应加强教育,避免青少年前往容易接触到烟草的场合。
来源:经济参考报 共2页 上一页 [1] [2]
红商网优质内容还将同步分发到公众号、视频号、头条号、西瓜抖音、网易号、搜狐号、企鹅号、百家号、好看视频、新浪微博等国内主力流量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