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食品中的玻尿酸或不稳定
根据用途和技术要求,玻尿酸可分为医药级、化妆品级和食品级。医药级别的玻尿酸对于质量和纯度的要求最高,其次是化妆品级,最后是食品级。
玻尿酸在化妆品行业的应用已经相当成熟,当透明质酸钠作为化妆品的原料来使用时,有要求其产品接近中性。这是因为,透明质酸钠在酸性或者碱性的条件下,均会有不同程度的降解,影响了其稳定性。
参考QB/T 4576-2013《透明质酸钠》的规范,也要求理化指标pH为6.0~8.0,亦即接近中性。
作为新资源食品的“玻尿酸”,添加在食品中是否稳定?
本刊对其中6款口服玻尿酸的pH进行了测试。检测结果显示,其pH在3.3~4.4,呈酸性,这说明作为原料添加到食品中的透明质酸钠可能会有部分降解,即我们能从6款口服玻尿酸获取的透明质酸钠有可能要低于商家的添加量。
其中,娃哈哈、POLA宝丽、SMEAL三款pH最小,酸性最强,添加到这些食品中的玻尿酸可能最不稳定。
此次,产品类型为糖果的另外6款口服玻尿酸,pH项目因难以开展并未测试,包括Swisse Me、白云山、WONDERLAB、黑零、中粮、碧生源。
负责此次测试的工程师表示:“由于糖果是固体不能直接检测pH,如果用温水去溶解之后再测定,水的温度会影响pH最后的结果。”
口服玻尿酸,是驻颜水还是智商税?
2021年,被称为“中国口服玻尿酸元年”。
其实在此之前,玻尿酸在食品中也早有应用。2008年,透明质酸钠在我国获批为“新资源食品”,使用范围为保健食品原料。
由于透明质酸钠及以其为主要成分的产品,在日本、韩国、美国、欧盟、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巴西被允许添加在食品或膳食补充剂中。基于在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的批准使用情况,2021年1月,国家卫健委批准透明质酸钠可扩大使用范围,用于乳及乳制品,饮料类,酒类,可可制品、巧克力和巧克力制品(包括代可可脂巧克力及制品)以及糖果、冷冻饮品。
这让玻尿酸市场再次沸腾。但是随着玻尿酸食品的面世,来自行业和消费者的质疑之声也随之而来。
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工程学院教授、食品药品监管研究中心副主任刘少伟在媒体采访中表示:“目前玻尿酸食品没有新的数据去支撑,只是食字号,所以不能宣传其功能性。‘食品中的玻尿酸在经过各种消化酶的作用之后,是经过什么通道作于皮肤的?’这个问题医学界暂时没有找到答案。”
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科学技术部主任阮光锋曾表示:“玻尿酸是大分子的多糖类物质,无法被人体直接吸收。人体自己就可以合成玻尿酸,基础原料都来自饮食及代谢产物,根本不需要补充。”
对于口服玻尿酸能否“美容”,目前能支撑其有效性的相关试验数据不多。
这些试验部分由生产透明质酸钠食品的厂家赞助,部分声称是在没有利益关系的情况下进行的。主流试验结果表明,每天口服玻尿酸的补充剂量在120mg~200mg,达到一定的时长后(1-3个月),对改善皮肤的水润度和保水性、弹性有帮助。
再看此次测评的12款口服玻尿酸,每独立小包装提供的透明质酸钠仅为0.091g~1.51g,以含量最高的Swisse Me计算,即使以最低摄入量及最短时长计算,也相当于每天坚持食用795g该种软糖1个月,才有可能产生“补水”效果,这样算下来费用已超过50000元。
就安全性而言,并不是人人皆可食用玻尿酸。国家卫健委指出,透明质酸钠在婴幼儿、孕妇和哺乳期妇女人群中的食用安全性资料不足,从风险预防原则考虑,上述人群不宜食用。此外,玻尿酸每天推荐食用量应不超过200mg。
来源:消费者报道 共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玻尿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