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人士指出,在铁路12306平台启用初期,还没有“候补”功能时,一些抢票软件利用机器刷票的功能来抢票,抢占了一定的时间优势,但12306平台推出“候补”功能后,这类软件的优势就不复存在了。2021年,12306平台“候补”购票成功率达到70%以上,在运力供给保障下,能够切实满足旅客的需求。
尽管一些平台将“春运抢票”功能作为“拳头”产品推出,但记者了解到,没有任何一家抢票软件与铁路部门开展过合作,抢票的成功率也与铁路部门没有任何关系。这些行为或涉嫌虚假宣传和不当得利。甚至一些抢票软件还对12306平台接口进行破解,威胁到旅客信息安全,也干扰了公平公正的购票秩序。
据了解,铁路12306平台也在加大技术识别力度,通过大数据更加精准地识别抢票软件,一旦识别到,就不会放票给抢票软件,旅客用抢票软件购票成功的概率也会更低。
不少网友表示,抢票“加速包”是“智商税”,但是在春运或节假日等需要抢票的时段,愿意多一种购票渠道作为心理安慰,平台也利用了这种心态,推广抢票功能。
暗藏信息泄露等风险
业内人士指出,抢票“加速包”是一笔糊涂账,而且存在泄露旅客个人信息的隐患。有些旅客反映自己明明没有买票,但12306平台上却有自己的购票信息;还出现了旅客因自己的个人信息被他人抢注12306账号,自己反而不能注册的情况。
还有网友质疑,平台的抢票功能是否涉嫌“技术黄牛”,损害了乘客购票的公平?中国司法大数据研究院社会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李俊慧表示,在同一“候补购票”场景下,如果抢票“加速包”确实具备自动监测有无车票、自动候补排队等功能,可能对其他未使用该功能的用户造成不公平,损害用户“候补购票”的公平性。
北京市康达律师事务所律师邢通认为,平台在其显著页面宣传保证能抢到票,或承诺抢票成功率的,可能构成虚假宣传,涉嫌违反《电子商务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规。
“在12306平台已经提供‘候补购票’功能的前提下,其他互联网平台提供‘抢票’服务或收费‘抢票’服务,其服务的合理性、必要性和合法性都存在巨大问题,而且用户使用多个平台的抢票功能,势必会额外增加12306网站候补购票功能服务器访问压力,如果造成网站或服务器瘫痪,势必会影响更多用户的权益甚至是公共利益。”李俊慧建议,有关部门应该积极介入,逐步推动相关平台取消侵害消费者权益的“抢票”服务,或滥用“抢票”服务名义开展宣传或招揽、吸引用户。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王辰阳、贾远琨 共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抢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