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9月2日讯 暑假期间,我国再次经历了短暂的疫情考验。近日,各地学校陆续开学,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即时发布了《2021年校园食品安全消费提示》(以下简称《提示》),积极应对疫情“大小考”。
《提示》表示,学校是人员密集场所,是疫情防控的重点区域,其中学校食堂是预防校园食源性疾病暴发的关键场所。在疫情防控期间,学校要落实食品安全校长负责制,强化对学校食堂、校外供餐单位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校外供餐单位要严格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消除可能存在的食品安全隐患。
首先,严格按照规定对食堂的设备设施、工具用具以及餐盘、筷勺等清洗和消毒,对售饭台、餐桌椅、水龙头、门把手等高频接触物表面,要定期消毒。保持学校食堂内空气流通,经常开窗通风。同时,认真排查食堂工作人员健康状况,每天检测并确认体温正常、身体健康。
其次,学校餐饮食品及原料、用水应当遵循安全的原则,通过看外表、闻气味、触摸食物质感等方式挑选新鲜卫生的食材,防止购进可能被致病微生物和化学物污染,以及过期、变质的食品及原料。不要采购四季豆、鲜黄花菜、野生蘑菇、发芽土豆等高食品安全风险食材。
最后,严格餐食加工制作过程,食品加工制作应符合《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要求。食物要完全煮熟煮透,特别是对肉、禽、蛋和水产品类等微生物污染风险较高的食物。饮用水要煮开后方可饮用。熟制食品加工时,食品中心温度应达到70℃,食用在室温下放置一段时间的熟制食品前,应确认食物未腐败变质,并彻底加热。配餐水果要新鲜,并清洗干净后再食用。接触生熟食品的工具用具,应分开存放和使用。
《提示》提出,要优化师生用餐方式,供餐可采取错时错峰、送餐到班、分散用餐等方式,延长堂食供餐时间,避免人群聚集用餐。就餐时,提倡使用公筷公勺,鼓励提供套餐,减少交叉感染风险;售卖的预包装食品要符合相关要求,销售的预包装食品要通过正规渠道选购,不购买和销售“三无”食品。采购时,查看食品包装是否密封完好,包装上食品标签的内容是否齐全,并按照产品包装上标识的条件进行贮存。
《提示》建议,疫情防控期间,学生须佩戴口罩,尽量少聚集,在一起时要保持一定距离,做好个人安全卫生防护。同时,合理的饮食搭配、健康的行为习惯也相当重要;适当锻炼,增强体质,减少持续久坐时间;培养习惯,注意防护。保持个人卫生,饭前饭后勤洗手,减少在公共场所与公用物品和部位的接触,口罩要在取餐后用餐前摘下放在干净的地方,用餐后立即戴好。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或手肘衣服等遮住口鼻,避免用手触摸眼睛、鼻或嘴。(来源:中国经济网)
搜索更多: 食品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