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大机构实力,也是校外培训机构的惯用伎俩。有6家校外培训机构存在虚构机构背景、夸大课程开办数量、虚构课程报名人数等情况。比如明师,宣称自己为“首获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教育机构”“2009年首家具保证性质的复读学校”。实际上,相关宣传内容均无法证明其真实性。比如华尔街英语,在其微信公众号宣传中含有“24期《7天线上英语》学习营”“最后15个席位等你来抢”等内容,均为不实内容。
市场监管总局价监竞争局副局长嵇小灵说:“曝光校外培训机构违法行为的典型特点和手段,保持对违法行为的社会监督高压态势,避免不法商家利用家长和学生的焦虑心理和从众心理来蒙蔽、误导。同时,要监督校外培训机构实事求是宣传,对教师资质和课程质量等内容从严审核,相关宣传材料应当存档备查。杜绝只顾砸钱打广告、‘拉人头’,忽视实际教学质量的提高。”
虚假优惠:号称“原价430元,现价仅12元”,实际从未按“原价”销售过
在校外培训机构的宣传海报、官网主页、微信公众号上经常看到某某课程原价几百上千元,目前正在限时抢购,售价低至1元。类似的校外培训机构价格欺诈行为问题十分突出。一些“优惠折价”看似给消费者带来极大的实惠,实际上是通过划线价和实际售价间的巨大利差,诱导大批家长去买单。
此次重点检查中,除蓝天教育和明师教育外,其余13家校外培训机构均存在价格欺诈行为,主要表现为虚构原价和虚假优惠折价。
虚构原价。比如邦德,在其微信公众号上发布了“2020双12‘邦德大促’”活动的有关信息。活动标示“2节试听课+期末高分秘籍,原价430元,现价仅12元”。实际上,该补习套餐是专门为2020年“双12”推出的全新体验活动,其所谓的“原价”此前从未销售过。
虚假优惠折价。比如卓越教育,在其官网选课中心页面以划线价2600元、划线价5250元分别作为数学培训班1和数学培训班3的被比较价格。然而,这两门课程的实际售价仅为1元,所谓的划线价并非真实、有依据。
嵇小灵认为,校外培训机构必须是建立完善内控机制,在开展课程促销时,“原价”应当真实、清晰、有依据,如果使用划线价,应当对其含义进行明确解释,杜绝虚标原价、任意使用划线价的行为。
此次监管部门快速出击,查处了一大批典型案例,破除校外培训行业潜规则。消费者拍手称快,但同时也担心:会不会严查风头一过,乱象又卷土重来?
“整治校外培训市场乱象必须构建长效机制。”袁喜禄说,市场监管部门将会同有关部门完善校外培训机构的政策方向、行为规范和监管原则。一方面坚持分类监管。配合有关部门明确培训机构收费标准,从严治理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培训市场乱象。另一方面坚持信用监管和智慧监管。将违法行为危害严重的机构依法纳入严重违法失信名单,开展联合惩戒,切实用市场力量约束企业违法行为。根据监管工作需要,建立重点关注对象名单,开展智慧监测预警。
监管部门提醒广大消费者:家长和学生要理性看待校外培训机构对课程效果和内容的承诺,对培训效果、优质师资、消费分期、低价甚至零元课程等宣传,做到不轻信、不盲从。学生和家长要从案件中知法、学法,充分行使自己的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等合法权利。遇到自身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情形,可以留存相关证据材料,通过登录全国12315平台或拨打12315热线电话进行投诉举报。
来源:人民日报 林丽鹂 共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