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年末,京东大数据研究院发布2020十大消费热点及礼品消费大数据。在2020年,螺蛳粉等“土味消费”兴起,居家生活带火了厨房用品消费,国潮成为新流行。
“土味消费”火爆,国潮流行
受疫情影响,很多家庭出现了厨艺爱好者。2020年第一季度空气炸锅、打蛋器、电烤箱的销量增长超3倍,第二季度大厨方便菜销量走高。
6月开始,受疫情影响的大家电、家装、护肤美妆等消费开始回暖。大量线下店停业,深夜网购十分活跃。下单最高峰出现在22点,“95后”在0点至2点更为活跃。在0点到5点期间下单的女性用户数是去年的1.5倍。与男性不同,女性睡不着就买买买。

在女性购买的食品中,最热门的就是小吃界的网红——螺蛳粉。2020年,螺蛳粉销量增长超过3倍。除了白领和大学生,金融从业者、事业单位工作者买的螺蛳粉超过去年的3倍多。2020年,老年人网购玩得越来越溜,56岁以上用户也爱吃螺蛳粉,他们购买的螺蛳粉销量同比增长超过321%。
柳州螺蛳粉也带火了“土味消费”。东北大米、六安瓜片、荔浦芋头、富平柿饼......源产地农产品成为热门搜索词。除了小鲜肉和大妈,北上广的白领、金融工作者也爱“土味消费”,2020年他们购买农特产的成交额是去年的1.5倍。
此外,2020年最火的潮流是——国潮。在不同年龄段消费者中,“95后”国货消费增长最高。从职业属性来看,企业白领、事业单位的用户国货成交额最高,高收入群体国货消费也出现了明显增长。从地域属性来看,国货消费的整体增速超过去年,低线市场国货消费增长最高。2.3亿小镇青年,也是最核心的国货青年,“95后”小镇青年的国货成交额增长最高。
健康消费猛增,“95后”养生消费翻倍
2020年,国内消费者健康观念全面升级。人们从被动治病发展到主动预防、主动提升健康水平。年轻人防老,老年人防病。数据显示,“95后”养生消费增长超2倍,56岁以上用户增强免疫消费超过去年的2倍。
受疫情影响,熟悉互联网消费模式的“95后”迅速承担起家庭采购责任,在宠物、生鲜、清洁品、母婴等家庭消费增长较高。拥有稳定生活和经济能力的“前浪”们(46岁以上用户),在户外器材、球类运动、家庭影院等生活兴趣消费高于全站57%,消费表现更自我。
疫情加速了很多消费新形态的发展。2020年,数千万用户购买了线上服务。北京和西藏的用户可向同一位专家线上问诊。使用线上孕产服务的用户超过去年的9倍,体育服务、延保服务用户数增长超过100%。线上预约、家政保洁、寻医问药、汽车保养,家电维修......“线上服务消费新模式”满足了越来越多消费者的新需求。
沪津粤最爱珠宝,西部地区青睐运动户外
从地域看,2020年礼物消费上广东、北京和江苏依然作为消费力大省而雄踞前三,湖北省下半年购买力恢复显著,再次杀入前十;从增幅来看,南方省份普遍增速较快。
不过,这并不能说明南方人更爱送礼。恰恰相反,从礼品相关消费占比来看,全国最爱送礼的是东北和天津的消费者,南方仅有广西一省排入前五名。

从品类细分来看,上海、天津、广东等省用户在珠宝首饰方面的消费占比远高于全国平均值(深色虚线);医护健康品类的消费依然是高线市场较为领先。总体上,礼品消费明显带有地域特征,例如西部地区的用户爱送运动户外和美妆护肤品,东部省份的消费者爱送奢侈品、珠宝首饰,而江西省景德镇瓷器的热销拉动该省在艺术品领域的消费占比领先全国。(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搜索更多: 国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