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招——强化监管。各级市场监管部门依据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加强对快递包装绿色产品认证活动及结果进行监督管理;各级邮政管理部门积极推动绿色快递包装认证结果的采信工作。
第四招——倡导绿色生活。比如前几天,合肥市发改委等6部门就联合发出了《“拒绝过度包装,倡导绿色生活”倡议书》,表示商品过度包装不仅大量无端损耗物质财富,与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提升背道而驰。同时,倡议书也呼吁广大商家和市民积极采用节能环保、可重复利用的绿色包装形式。
……
未来,更多的措施也有望接连出台。
“消费升级”≠“过度包装”
“截至8月底,全国‘瘦身胶带’封装比例达94.3%,电商快件不再二次包装率达68.5%,可循环中转袋使用率达87.2%,新增3.5万个设置标准包装回收箱的邮政快递网点。”国家邮政局新闻发言人侯延波提供的一组数据,让很多像刘茜一样的消费者,获得了不少安慰。
事实上,绿色包装本身,也正在成为一个新兴产业。专门从事废弃饮料瓶的回收再生来制作“潮品”的抱朴再生,就是这样一家企业。
“比如,我们用废弃饮料瓶制作的‘再生聚酯纤维(RPET)’,可以用来制作精美的包装袋;我们使用咖啡店废弃的冰杯,可以再生制作成为环保丝巾。我们希望消减存量白色污染,赋予废弃物以第二次生命。”抱朴再生创始人刘学颂说。
他告诉海叔,过度包装问题,一方面反映了市场与消费者对于生活品质的追求,客观上体现了经济发展的积极一面,但另一方面,如何降低包装材料给环境造成的影响,亦是实现绿色发展过程中必须考虑的。未来,推动环保新材料的研发,将是行业的重任所在。
其实,无论是商品包装的精简,还是环保包装的发展,归根到底都取决于消费观念的变化。毕竟,“消费升级”不能与“过度包装”划等号。
我们时常要问自己一个问题——买东西,究竟买的是啥?(来源:人民日报) 共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包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