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1月1号就开始“双11”网购节,不少消费者准备清空购物车,买个痛快。但是买买买的同时,还要警惕一件事,那就是大数据“杀熟”。10月16日,北京的韩女士使用手机在某电商平台购物时,中途错用了另一部手机结账,却意外发现,同一商家的同样一件商品,注册至今12年、经常使用、总计消费近26万元的高级会员账号,反而比注册至今5年多、很少使用、总计消费2400多元的普通账号,价格贵了25块钱。
面对质疑,该电商客服答复称“新用户,系统会跟进账号信息,自动发送优惠券,不是每一个账号都能收到”。
消费者韩女士:人家说是一种营销,为了吸引客流。但是,你得跟我说明白了,条件是什么,不能就这么什么都不说,就这么有差别对待。
韩女士的诉求,在法律专家看来,恰恰是判断消费者是否遭遇大数据“杀熟”的关键所在。
相关专家指出,不管你是哪一种营销方式,首先你守法那是你一个底线。如果企业他在销售的时候,他标注得非常清楚,这个规则是非常明确的,也可以有一定的公平合理性的。但是,在开展各种促销或者营销的时候,价格不太敏感的,就不打折了,明显是差别化地来对待消费者,就是涉嫌大数据杀熟,本质就损害了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来源:央视财经)
搜索更多: 杀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