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业内人士称,根据有关规定,码号资源归国家所有。为了在有限资源内提高手机号码的利用率,一般未办理停机保号业务且停机超过 3 个月以上的手机号,或是用户主动注销的手机号,将被运营商回收并再次利用,由此便产生了“二次号”。
“显然,‘二次放号’可以释放被占用的码号资源。除了用户主动弃用、换号,还包括一些用户因自然死亡后,手机号无人继承的情况,这些号码都会重新启用。”深圳市一家通信公司的技术管理刘欢告诉记者。
记者了解到,截至去年7月,工信部已分配50.13亿个码号资源用于公众移动通信业务。随着新号段的开放,这一数量还在进一步增长。然而,有专家称,实际可供用户使用的号码并没有这么多。按照通信号码使用规则,通常达到理论容量的50%即意味着号码资源利用率接近饱和,需要扩容,这是“二次号”越来越多的原因。
破解之道在何方?
北京德和衡律师事务所律师王晓明对记者表示,虽然码号资源循环使用有利于通信资源有效配置,但消费者作为享受通信服务的主体,享有对其服务的知情权。在用户办理号码入网协议时,运营商应明确告知该号码是否为“二次号”。
“手机号在这个时代也逐渐像身份证一样,绑定了太多的东西。一个人终生只能用一个手机号,显然是不现实的。如何针对‘二次号’完善服务体系,如全面清除老用户的信息和痕迹,与相关第三方联动解绑各种捆绑账号,还亟待有关方面解决。”刘欢说。
专家认为,破解“二次号”使用难题固然需要企业和运营商共同携手,但也少不了个人安全意识的提升。有业内人士提醒,用户自身需要树立良好的风险防范意识,在更换手机号后,微信、银行卡、网络支付APP、常用网站、网盘等绑定信息及时删除解绑,以防出现隐私被窥探、银行卡遭盗刷等问题,同时也能规避给后续号码使用者造成的影响。
记者了解到,目前行业主管部门和通信企业已着手建立数据互通平台,协调运营商和互联网企业间的信息互通和账号管理。但专家认为,要真正解决“二次号”给用户带来的麻烦,仍需要一系列有效制度。
来源:工人日报 刘兵 共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手机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