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讯, “自律给我自由”,曾因这句经典广告语火爆健身行业的Keep,如今却因频繁在用户群里推广自营商品和“砍价红包”,而被用户吐槽“健身群现在更像微商群”。
Keep的北京用户王先生近日向中国网财经表示,自己之前一直在Keep的线下实体店“Keepland”购买培训课包,而近期他发现,不但课包价格进行了上调,而且Keepland的教练还频繁在课程群里分享一些“砍价红包”,Keepland里也都摆上了自营产品的推广广告。
课包涨价、门店关闭 Keep资金链吃紧?
王先生告诉中国网财经记者,之前Keepland的单节课程标价为79元,一次性买多个课包的话会有折扣,app的会员还可以在折扣上再享受95折的优惠。后来在一次优惠活动后,单节课程价格就涨到了89块,且开始出现一些培训师教练的课程,单节课程价格为129块。从单节课程标价来看,一节课上涨了约十元。
课包涨价前(消费者供图)
课包涨价后(消费者供图)
Keepland之前单节课程价格在79元左右,价格上涨后,按照每周至少2次,每月4周的健身习惯计算,要多花费近百元,对于想要坚持的普通工薪阶层而言并不是一笔小金额。
对此,keep相关部门负责人对中国网财经记者回应称,课包是合理的常规普调,在行业内价格很有优势。但有Keep用户坦言,“目前Keepland的均价已经高于超级猩猩,如果课程质量上没有过于吸引我的点,可能还是会选择超级猩猩。”
“课时价格的上调虽可一定程度缓解经营压力,却也容易引起消费者的不满,出现流量的流失。”北京商业经济学会常务副会长赖阳在接受中国网财经记者采访时认为,Keep全线铺开的多元化变现方式,意味着更大的成本投入。此时,上课带来的收益就很重要,因为电商等其它业务并未出现等值的回报 。
上述为消费者供图
此外,王先生还告诉记者,Keepland的教练越来越频繁在健身课程微信群里推销keep自营的食品、补剂、以及运动产品等和“砍价红包”,“原本是用来分享健身知识和约课的群,现在却更像是微商群。”
“如何实现流量的变现是目前keep关注的一个重点,如何能够引导消费者消费,既需要把控商品品质、安全,也需要一支专业的经营团队,由运动类的app平台延伸到电商的企业多数都在专业团队投入方面有一定欠缺,如果想进一步发展电商或线下经营,建议加大专业人员团队的投入。”赖阳表示。
自营商品质量堪忧 Keep回应否认“贴牌”
据天眼查显示,Keep运营主体北京卡路里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于2014年09月26日成立。法定代表人王宁,公司经营范围包括技术开发、技术推广、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等。公开资料显示,Keep app于2015 年2月4日上线。
今年年初,江苏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下称“江苏消保委”)调查10家运动App发现,9家平台销售的产品出现了问题,商品超半数不达标。其中,作为唯一自营品牌平台,Keep被检测出“配件类商品的产品使用说明不符合标准情况较多”。江苏消保委已约谈了存在问题的运动App平台,并要求其整改。
对此,keep相关工作人员对中国网财经记者表示,“江苏消保委的抽检是在1月份展开的,我们第一时间针对所有抽检商品进行了全面排查。经查证,由于不同机构所使用的检测方式不一致,导致同相关部门的检查结果有所出入。目前,已根据多个机构的不同检测结果对所有商品进行了统一调整,在售商品均符合相关国家标准。”
但记者发现在黑猫投诉等投诉平台上,近期关于keep商品质量的投诉却并没有减少,在淘宝及京东的旗舰店也是差评居多。
投诉平台上关于KEEP自营商品的投诉截图
“运动类App延伸电商的不专业和监管不严,以及对商业模式的缺乏经验,与成熟电商之间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赖阳表示,“运动类App的工具属性强,变现途径比较少。用户停留时间短,但运营成本并不低,这导致整个行业基本都是亏损状态。在流量黏性不够、没有明显商品竞争力的情况下,是很难吸引消费者的。”
前述用户王先生向中国网财经记者投诉称:“在keep自营商城曾购买过几次运动配件,质量却都不是很好,后来就没再去下单了。之前好像有媒体报道说keep自营商品为贴牌商品,我和我几个朋友都有些疑惑,因为质量真的不太好。”
记者针对此事向keep相关工作人员采访时,keep相关工作人员强调:“我们的产品是自主研发,工厂制造,并非贴牌商品。”
涨价、卖货、关店 “花式自救”的Keep还能keep吗?
对于健身行业,疫情已将始于年初的“寒冬”无限延长。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3月底,Keepland关闭了在上海地区的全部门店,其中静安大悦城店为上海首店,于去年3月刚刚开业,仅“存活”一年时间。Keepland在北京的一家门店在去年年底就已经关闭。“目前Keepland的门店数为十家,全部位于北京。”keep相关工作人员对记者表示。
对Keep而言,线下门店Keepland“又费钱又不赚钱”。
Keep 副总裁刘冬此前就曾在2019 年10 月上海举办的媒体交流会透露过,在Keep的总营收中,第一是运动消费品,第二是会员,第三是广告,第四是Keepland。对于Keepland南下上海未果的原因,Keep对中国网财经记者解释为“是出于门店运营效率的考虑,决定闭店暂做修整,闭店并非由于资金问题。”
不久前,经济学家宋清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从目前来看,经过一年多的迅速发展和扩张,Keep仍未摆脱线上App转投线下盈利难题,通过流量转化为线下资源的模式并未达到预期。急速扩张不到一年时间,Keep快速刹车就是最好的例证。
Keep融资历程(图片来源:天眼查)
今年五月,Keep官方宣布了年初完成8000万美元E轮融资的消息,这一轮之后Keep估值超过了10亿美元。此前,Keep共完成六轮融资,累计融资1.87亿美元,上一轮为2018年7月高盛领投的1.27亿美元D轮融资。
Keep向中国网财经记者表示,“拿到融资后,公司的整体布局并没有改变。只是今年将会更加聚焦家庭场景,例如直播等。”
后疫情时代,似乎要重新将重心放回线上的Keep,能否抓住融资带来的有限时间窗口,在核心业务上打磨好服务体验,平衡好自己的免费业务和商业化增长,中国网财经记者将继续关注。(来源:中国网财经 记者 张倩蓉)
搜索更多: Kee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