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艾瑞咨询的数据,2019年我国餐饮外卖产业规模为6536亿元,较上一年度增加39.3%,增速明显,外卖产业渗透率也较上一年度提升3个百分点。
值得关注的是,如今消费者不只通过外卖渠道购买餐食饮品,也在购买其他商品,从蔬菜水果、日用品、药品到服装不一而足。而外卖的这项消费功能,也在疫情期间对于保障消费者日常供应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外卖消费正在向更多品类、更多消费场景拓展,数据显示,51%的消费者曾经通过外卖渠道购买蔬菜水果,41.7%的消费者购买过生活用品,25.3%的消费者购买过药品。事实上,配送速度更快,时效性更强的外卖渠道,正在成为越来越多消费者采购日用品的重要渠道,不管消费者是否自行烹饪,外卖消费都不可或缺。在这样的情况下,外卖在多消费场景的拓展,已经和电商平台形成了竞争关系。毕竟,随着物流业的发展,许多物品并不需要通过电商平台从原产地订购,同城一样能够购买。
那么,外卖平台真的能取代电商平台吗?如果点开外卖平台的商超界面,可以发现大多数外卖平台在商品销售商仍与电商平台有所差距。比如商品信息和图片有限、难以选择更多规格、难以看到综合评价等,个别商家商品缺货来货信息更新也较慢。也就是说,目前,外卖平台在相当一部分零售品门类上,依然难以与电商平台竞争。
数据也证明了这一点,只有3.9%的消费者通过外卖渠道购买过服装,而服装类产品、电子类产品恰恰是电商销售的主要商品。相反,没有特定产地要求的日用蔬菜水果,电商平台一直涉足较少。当然,蔬菜水果和日用品的配送,也依赖于本地仓储和配送体系,这正是一些电商平台所缺乏的。
换言之,目前外卖平台与电商平台,在网络零售业上仍然处于“泾渭分明”的状态。但这并不表明,“井水不犯河水”的状态,不会在某个时间点上被打破。毕竟,如果有外卖平台能够将商超界面、评价模式、零售功能做得与电商平台相媲美,如果外卖平台上的服装类、电子类产品的价格和质量保证与电商平台无异,那么,消费者会不会更倾向于选择既能喂饱自己、又能满足购物需求的平台呢?
更为关键的是,如果这样的选择倾向真的出现,会不会对现有的第三方支付平台的竞争格局产生变化?毕竟,一些外卖平台和电商平台在第三方支付工具的选择上,具有一定的排他性。
当然,现在一些电商平台也在争相进入线下零售领域,不仅与外卖平台竞争,也与城市既有的零售服务商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竞争局面。但是,线下布局带来的成本压力也是巨大的,这场博弈究竟谁能胜出,还真的不好说。如果不能让自己的平台拓展到更多消费场景,提供更多服务,谁都不可能是永远的老大。
来源:工人日报 赵昂
搜索更多: 外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