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又脏又差的棉絮状原料,被工人混合在一起,经过简单加工、打包之后,颜色各异的棉絮,就变成了整捆的成品,以待出售。
河南新密温商棉业商户 负责人:“都是销到河北高阳做毛巾纱,做毛巾纱没问题。”
为了规范再生棉的加工及使用,原国家质检总局颁布的《再加工纤维质量行为规范》明确规定,禁止直接或间接利用再加工纤维生产婴幼儿用品和直接接触皮肤的产品,并在显著位置标注相关警示语。
然而在这里,将要发给下游纱线厂的一捆捆再生棉上,记者看不到任何警示语及其它产品信息。
记者:“现成的标签你有没有?”
河南省新密市温商棉业商户 负责人:“没有,我们没有贴过,整个市场都没有。”
在山东平原一个旧工厂院内,集中着十多家再生棉加工厂,也是为毛巾纱生产企业加工原料的。
记者:“毛巾纱是吧?高阳那边做毛巾纱是吧?”
山东平原棉花加工厂负责人:“对啊,他们那边两千多(元),三千多(元),他都拉这种纺。”
走进一家工厂车间,工人正在分拣原料,工厂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些原料都是从一些纺纱厂、纺织厂买来的各种下脚料,经过分拣、开花,最终被打包成整捆的棉花。
加工好的成品上,同样没有标注产品信息、生产厂家及警示语,这位老板从抽屉里拿出了当地监管部门曾要求他们标注的标签,上面写着:“警示语:禁止用于医疗卫生用品、婴幼儿用品、直接接触皮肤的产品及生活用絮用纤维产品”。
如此重要的警示,却被锁在了抽屉里。
在河北邯郸南井寨村,这里生产再生棉的原料更加让人震惊。厂子里的旧衣服堆积如山,有毛衣、外套、秋衣秋裤,甚至穿过的内衣、袜子等。
记者:“一般咱这个旧衣服穿完就扔了,它这个是哪来的?是专门有人收这个旧衣服吗?”
河北邯郸南井寨村再生棉加工厂 负责人:“嗯,对。”
记者:“一般从哪儿收?”
河北邯郸南井寨村再生棉加工厂 负责人:“从南方。”
没有经过任何消毒程序,旧衣服被放入机器切成碎片,脏乱不堪地堆放在地上。经过机器绞碎、几道开花程序,旧衣服重新变成了棉花,由于衣服本身有各种颜色,开出来的成品棉花看上去不是特别白,而且里面充满灰尘和杂质。
记者:“这种是因为它衣服是红颜色的?开出来的(就发红)?”
河北邯郸南井寨村再生棉加工厂 负责人:“对,就发红。”
产品包装上,依然没有任何警示标志。
记者:“毛巾纱不知道这个有没有?”
河北邯郸南井寨村再生棉加工厂 负责人:“都放,都用,都掺着,我不都给你讲了吗?都掺着配,配着料用,我往高阳一直发着呢。”
记者在河南、山东、河北多地调查发现,各种各样的下脚料、甚至旧衣服加工的再生棉,没有标注任何产品信息及警示语,就卖到纱线厂做成了纱线,纱线上同样也不标注产品信息及警示语,就卖给了毛巾厂,最终做成毛巾,而对于原料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各环节的从业者都心知肚明。
金浩阳纺织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咱用这个14支纱线,也是这种有下脚(料),14支纱线,便宜的那种纱线,都会有下脚(料) ,真要说没下脚(料) ,我这么跟你说吧,棉花一吨一万六千多(元) ,你纺出来大家都知道,从网上一看牌价就看出来 按道理说,就不应该出14支(纱线)的毛巾,脱毛率没一个达标的。”
河北高阳纱线从业者:旧衣裳、旧牛仔服,一漂,机器一开,就使这种纱,高阳毛巾,一般一擦满脸毛。”
明知这样的毛巾不合格,却贴着符合国标的标签,通过中小超市、批发市场、电商等销往全国各地。
金浩阳纺织品有限公司 总经理:“整个一年,这个价位段的,能走个五六百万(元)货。”
记者:“特麦惠一年能走多少的量?”
河北高阳永亮纺织品有限公司销售总监 翟经理:“我们做到五千万(元)吧。”
来源:央视财经
共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毛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