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人社部联合相关部门发布了9个新职业。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是在互联网营销师职业下还增设了“直播销售员”,也就是人们熟知的“带货主播”。结合不久前,教育部下发通知,把开设网店纳入“自主创业”,把电子竞技、带货主播纳入“自由职业”范围。多方“认可”意味着直播带货已经成为了一个“正经职业”。
主播“转正”,行业逐渐规范化
给新型职业以正式称谓、纳入国家职业体系,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伴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新旧职业的更替也是十分正常,相关管理体系与时俱进值得赞赏。
自从2016年开始,中国互联网直播行业逐渐兴起,主播、网红、电竞选手等职业开始出现,伴随着大量曝光,相关人员的收入也是水涨船高。
行业火爆、泥沙俱下,一些弊端也开始显现。部分主播虚假宣传、数据造假、售后无法保障等问题频发。既困扰着消费者,同时也阻碍着行业的正向发展。此次把直播带货纳入正式职业,既是对行业的肯定,同时也意味着直播行业要逐步告别野蛮生长,进入规范化、有序发展的阶段。
规范行业发展,也应“张弛有度”
如今的直播行业,门槛极低,大量资本和待业人员的涌入,是造成整个行业混乱的重要因素。所以部分从业者呼吁相关部门采取严格的资质准入和营销行为审核。该意向并没有错,但却不符合新业态的发展。
我国推进“放管服”改革多年,国务院部门设置的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已取消70%以上。当水利工程建设监理人员资格、防雷专业技术人员资格等准入资质都取消的时候,成为一名主播,却要经过严格的资质审核,未免过于荒唐。毕竟说到底,直播不仅是一种商业行为,更是一种个人权利。
直播作为一种新业态,还是应该采取包容审慎监管。先看一看、放一放、让市场多跑一跑。这种管理方式背后,是相信市场、鼓励创新。当然,包容不是纵容,事前包容意味着要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要重视法律的规制力量。
直播经济蒸蒸日上,职业的“转正”和相关的管控无疑在使整个行业更加规范化,而面对“野蛮生长”,怎么管、管多少,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来源:城报
搜索更多: 直播带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