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红商网 >> 新消费频道 >> 正文
手机APP“偷窥“乱象:手机App频繁自启动 搜集个人隐私触目惊心

  有专业人士也表示,App频繁地启动可以使App“日活跃用户”等流量数据变多,这是App获得融资和广告投放收入的重要参考。 

  互联网广告投放业内人士 陈名兴:我们在某大型短视频平台,它日活大概是4个亿左右,我每天在它上面的广告投放预算是3万到5万,在某个音频平台,它的大概日活是3000万左右,我们每天在它平台上面投的广告预算是三千到五千。

  App过度搜集用户信息 相关部门出手制约

  在我们此前的新闻节目里,也曾对手机App过度搜集个人信息现象进行报道。

  针对这一问题,国家相继出台《信息安全技术个人信息安全规范》和《网络安全实践指南——移动互联网应用基本业务功能必要信息规范》,对App超范围收集、强制授权、过度索权等个人信息安全问题进行了明确规定。

  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律师 郭延虎:相关部门明确规定了网络运营者收集个人信息要向用户告知相关规则,并征得对方同意后才能收集。然后要遵循“最少够用原则”,也就是只收集满足自身业务功能需要最少类型、最少数量的信息就可以了,不得收集与其提供的服务无关的信息。另外,收集个人信息要明确方式和范围,除因安全目的外不得强制收集。 

  针对手机App过度搜集用户信息、用户隐私泄露隐患等问题,今年5月中旬,工信部通报了一批侵害用户行为的App,“当当”“知乎日报”等App被通报,并被责令在5月25日之前完成版本更新整改。 

  工业和信息化部赛迪研究院副所长 陆峰: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监测分析发现,在目前下载量较大的千余款移动App中,每款应用平均申请25项权限,其中申请与自身业务无关权限的App数量占比超过30%,App采集用户信息的情况是不容乐观的。 

  陆峰介绍,比如这款“手电筒”App,用户必须授权位置信息、储存空间和设备信息才能使用,而位置信息和存储空间,与手电筒的使用毫无关联,这就涉嫌过度手机用户信息行为。 

  工业和信息化部赛迪研究院副所长 陆峰:App应用上架之前,就加强对应用App的监测,一旦发现超范围获取用户隐私行为则不与上架。同时提高用户对自我隐私保护的意识,手机操作系统可以对App进行可视化的监测,安装时操作系统可以提示这些App要采集哪些用户信息。再者,要加强App网络执法能力建设。 

  (来源:总台央视记者 于茜 刘彤)

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APP

东治书院2024级易学文士班(第二届)报名者必读
『独贾参考』:独特视角,洞悉商业世相。
【耕菑草堂】巴山杂花土蜂蜜,爱家人,送亲友,助养生
解惑 | “格物致知”的“格”到底是什么意思?
❤❤❤【拙话】儒学之流变❤❤❤
易经 | 艮卦究竟在讲什么?兼斥《翦商》之荒谬
大风水,小风水,风水人
❤❤❤人的一生拜一位好老师太重要了❤❤❤
如何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易学家?
成功一定有道,跟着成功的人,学习成功之道。
关注『书仙笙』:结茅深山读仙经,擅闯人间迷烟火。
研究报告、榜单收录、高管收录、品牌收录、企业通稿、行业会务
★★★你有买点,我有流量,势必点石成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