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两会”代表的议案都能引发不小争议,无论内容是什么,总不乏有人片面解读,今年也不例外。
日前,人大代表、伊利集团质量检测控制中心主任李翠枝关于“跨境电商婴幼儿奶粉配方”的建议成为讨论焦点,不少人将之进行错误解读。在朋友圈中不断流传花样别出的臆测之间,一时间人心惶惶,大有打倒国产品牌之势。
“或将婴幼儿配方奶粉从跨境电商商品清单中剔除”,一句掐头去尾的话本来平淡无奇,但却被曲解之后持续发酵。
诚如维特根斯坦所言,“语言是魔鬼”,脱离实际情况片面理解,不仅容易错杀真言,也会造成真实被掩盖。
探讨任何问题,必须将片言之语放归文本之中,并对文本出现的人物、时间、空间进行综合判断,否则既无意义,还会为虚假的流言制造温床。
不应让魔鬼行走在只言片语中。
01
被曲解的议案
起因于文本,那么就得重回文本。
目前争议来源于《将“一生饮奶计划”纳入国家重要战略提案》的内容,该提案主要围绕国家战略、产业与市场、消费者三方面提出一位乳业质检从业人员的建议。
争议聚焦在国家鼓励支持国内乳企,振兴乳业发展的建议上。李代表建议的核心点在于消除政策、税收上的市场不平等,为国内乳企提供良序竞争环境。与之对应的是完善中国营养健康标准化体系建设,发挥龙头企业作用,推动标准化工作落地。
梳理文本可发现核心逻辑是加强对跨境电商流通环节的监管,本质上是保护消费者权益,杜绝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提案内容无论是对个体还是国家都是好事,却被好事之人解读为禁止跨境电商奶粉入华。
引起广泛热议那句话的原文其实是:对跨境电商的增值税,与国内销售和一般贸易进口采取一样的税率征收,或将婴幼儿配方奶粉从跨境电商商品清单中剔除。核心诉求就是规范市场秩序,维护市场公平。
有人别有用心地删除“或”字,把“从跨境电商商品清单中剔除”理解为“禁止进口奶粉”,不得不说这种片面理解站不住脚。经过曲解的文字被人大肆宣传,企图掩盖跨境电商婴配粉的问题。
解决了文本问题之后,再把话题放入具体时间与空间中进行讨论。
02
跨境电商婴配粉问题多
奶粉关乎民生,容不得任何瑕疵。
最近几年,由于市场盲目性,跨境电商奶粉成为香饽饽。但另一边,国外奶粉质量并非消费者所认为那般安全可靠。多年以来,跨境电商奶粉的光鲜外表下一直掩盖着灰色地带。 共2页 [1] [2] 下一页 搜索更多: 奶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