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手食品CEO王亚军告诉记者,“海底捞是餐饮龙头,疫情期间涨价一方面是供应链、原材料以及防疫成本的上升,另一方面也是出于对品牌的自信,相信自己所服务的客户群体能承受价格向上浮动。”
有业内人士指出,海底捞等餐饮龙头涨价背后折射出餐饮业因疫情造成的巨大损失。那么这样的“涨价潮”是否会持续形成规模?
“当然不可持续,疫情过后报复性消费是短期的刚需,大家需要堂食来释放疫情被压抑的需求,这个时候涨价的企业就是看中了短期的刚需。但是随着消费者短期热情过后消费趋于理性,如果客单价持续高企,消费者的消费意愿就会受到打击,这样做会伤害到客流量。”申万宏源深圳分公司资深业务经理胡馨尹向记者表示。
此前2月份就有专家指出,疫情过后餐饮旅游业将迎来报复式反弹,那么随着头部企业的提价,这种报复式反弹还能实现吗?对此,正奇金融(香港)投资部副总裁张斐然向记者表示,头部餐饮企业涨价并不会影响整体消费需求。因为疫情管控过后,消费者在短期内对知名品牌餐饮的消费是刚性的,有报复性消费的冲动。涨价只是部分大型餐饮企业的行为,大部分中小型企业在此轮疫情中损失惨重,疫情过后也缺乏提价能力,反而更需要通过降价的方式争抢客流,减少亏损。行业龙头的涨价对整个行业来说其实是利好,因为可以将部分对价格敏感的需求分流到中小型餐饮企业,客观上起到了对后者的纾困作用,也有助于整个餐饮行业从疫情中恢复过来。
在菜品涨价引发巨大争议后,海底捞及时作出调整。4月10日下午,海底捞通过官方微博表示,海底捞门店此次涨价是公司管理层的错误决策,伤害了海底捞顾客的利益。对此深感抱歉。自即时起,中国内地门店菜品价格恢复到今年1月26日门店停业前标准。
据了解,近两日菜品价格已有所回调,酥肉价格已经恢复到了32元一份。此外,海底捞还表示,已在各地推出到店自提业务,通过海底捞线上渠道或现场下单,顾客自提可享有69折至85折不等的折扣,希望在4月25日前改良包装材料,并不断优化成本,提供更好的折扣,减少消费者的支出。
旅游影视行业能否效仿
近期,随着国内疫情的好转,清明小长假的到来,餐饮旅游等受疫情冲击巨大的行业出现明显的复苏迹象。
根据商务部统计,清明假期,全国国内旅游接待总人数4325.4万人次,恢复至去年同期四成水平。此外,居民外出购物显著增多,市场销售较节前明显增长。商务部重点监测零售企业日均销售额比节前一周日均销售额增长15.6%。
据介绍,餐饮、旅游休闲消费显著增长。清明假期,银联商务统计的全国住宿、餐饮行业日均交易额比3月中下旬分别增长11.5%和10.0%,约恢复至去年同期五成水平。
旅游影视等行业能否效仿餐饮企业提高景区门票价格或电影票价来弥补疫情期间的损失?
云南一旅游上市公司高管向记者表示,“各地景区及景区公共交通的价格都是由发改委决定,调价程序非常复杂,不是随便就能涨的。而且随着清明节已经看到需求的复苏,加之海外疫情对出境游的影响,国内景区可能会在五一黄金周进一步复苏,大概率不需要通过提价的方式来增收。”
“对于消费企业来说,如果涨价明显伤害到客流而最终影响到营收乃至消费者忠诚度的话,经营方肯定会对价格作出调整。餐饮企业涨价如果效果不好容易调头,而且后续降价不一定是调低价格,可以通过赠送菜品、加大份量和提升折扣力度等方式实现变相降价,但是旅游酒店行业涨价一旦引发消费者不满很难再降回来。”一位餐饮公司管理人员告诉记者。
对于影视行业的复苏,一位行业分析师称,“观影消费有一定刚性需求,而且电影票单价不高,有提价空间。但是参考2003年‘非典’过后的影视行业恢复的情况,单靠电影票价的提高很难提升院线的收入,毕竟大家消除恐惧心理还需要时间,新片也在筹拍过程中。”
来源:证券时报 共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海底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