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书店南京新街口旗舰店店长吴敬春说,线上购书已成常态。“消费券更多是改善消费者心理预期,是鼓励消费的呼吁,意在四两拨千斤,不能简单算总量。”
“在短期内可助力提振消费信心,对促进部分受疫情影响严重的线下服务业快速恢复也具有一定作用。”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副研究员张月友认为,政府发放的“消费券”是居民消费由政府埋单,属于财政支出的一种形式。本质是政府给全民或特定群体的消费补贴。
“消费券主要是为了引导预期,起到消费的调动作用。”南京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有相关负责人说,此次南京工信部门参与的信息消费券,总规模在1300万元左右,虽然规模不大,但希望能形成正向效应。
“从上周末开始,全市消费市场出现回暖迹象。”根据南京市商务局监测的19家重点商贸流通企业3月20日-22日的营业数据,16家企业的营业额环比前一周末出现增长,平均涨幅为61.84%。
目前,多地发放的消费券,都具有期限短、面向非特定人群和不可转让等特点,既涉及需求收入弹性大的健身和旅游服务消费,也包括了产业链长的手机商品消费,可以显示居民不同的消费偏好。张月友认为,最终能带动多少实际消费,经济和社会效应如何,还有待检验。
“相比直接面向居民‘分红’‘撒钱’的方式,消费券能够更直接地转化为消费行为。”光大证券研报预计,消费券或带动消费额外上升20%。
发放有讲究,消费券怎么“劝”动消费?
政府发放的消费券是财政补贴,商家推出的消费券相当打折让利。消费券如何把网络人气变成消费实绩?各方认为,消费券要起到四两拨千斤的刺激效果,需要更加精准投放。
“不能全民发放,否则将大大加重财政负担。”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刘俏建议,对受此次疫情影响较大的收入较低、民生负担较重的就业群体给予补贴,并向疫情严重地区倾斜。这样既可立竿见影地帮助受疫情冲击较大的群体渡过难关,也有助于稳定消费。
记者调查发现,个别地方也存在消费券仓促上马、跟风发放的情况,让政府补贴券沦为商家打折券。对此,河北金融学院教师臧建文表示,消费券的发放,应该基于有效的经济数据调查,发给什么样的人、发多大量、通过什么渠道发,要有明确的安排,以期最大限度激发消费潜力,避免口惠而实不至。消费券对发放对象应当有所选择,尽可能实施精准投放。
派发“消费券”各地更应量力而行。“消费券的成本由政府最终来承担的话,一些财政困难的地区将无法采取这种方式。”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中心特约研究员赵占领说。
业内人士认为,促进消费的最好办法是尽快有序复工复产,让居民实现稳定增收。从政策上营造宽松的就业创业环境、安全便捷的消费环境,为激发经济活力和潜力打牢基础。(参与采写:陈刚 郑生竹)
来源: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潘晔 邓华宁 杨绍功 共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消费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