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日报讯 保健品诈骗往往瞄准老年人,不仅对老年人的身体健康造成威胁,还侵害到了老年人的财产权益。为有效保护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和财产权益,为老年人提供一个认清典型诈骗手段的平台,华北电力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爷爷奶奶别上当”老年人防诈骗公众号对保健品诈骗进行了调查研究。
保健品诈骗有哪些危害
保健品是一种特定的食品种类,通常具有调节机体功能和改善体质等作用。但是保健品不是药品,不具备治疗疾病的功能。
保健品诈骗是指一些不良商家利用健康讲座、亲情营销、网络营销、上门推销等手段,诱骗、欺诈、哄卖甚至强卖给消费者假冒伪劣保健品、夸大药效的保健品或者高价保健品等,给消费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身心伤害。
中国保健协会的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每年保健品的销售额约2000亿元,其中老年人消费占50%以上,超过65%的老年人使用过保健品。在保健品获得渠道中,老年人自己购买的比例达到了近40%。可见,老年人对保健品的需求很大,不少诈骗分子正是看准了这一点,对老年人实施诈骗。
保健品诈骗的严重性在于,该类诈骗不仅卷走老年人一辈子的积蓄,而且他们推销的假冒伪劣产品还对老年人的身心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害。如何才能避免老年人上当受骗?有必要了解保健品典型诈骗手段和典型诈骗案例。
保健品诈骗的常见手段
一些人打着“送鸡蛋”或者其他小礼品等小恩小惠的旗号,引诱老年人购买保健品。这类诈骗主要利用老年人爱占小便宜的心理。其主要表现形式是:骗子一般会在小区、公园门口打着“买保健品送食品、生活用品”的旗号,引诱老年人上当受骗。老年人不知道的是,这些赠送的食品、生活用品很多也是“三无”产品、假冒伪劣产品,对身体有害。
还有一些诈骗人员利用老年人自己独居,缺少亲人陪伴,内心空虚寂寞的心理。诈骗人员到家对老年人进行专访,像对待亲爹亲妈一样打“亲情牌”。这样一来,老年人更容易心甘情愿掏出钱来买产品。
此外,一些诈骗分子会安排一些老年人(托儿)现身说法。这些托儿会先描述自己吃保健品前缠人的病痛症状,再夸某保健品效果确实特别好,服用完后原来的不适感一扫而空。最后,托儿还会鼓动说现在有惠民优惠或让利活动,不买就吃亏。老年人看到同龄人“真实”的服用体验后,很容易上当。
不仅如此,一些诈骗分子一般还喜欢夸大保健功能、扩大产品疗效,宣称“包治百病,立马见效”,引诱老年人购买。但我国公布的保健食品功能仅仅包括增强免疫力、缓解视疲劳、促进排铅、改善睡眠、减肥等27项,对于降血脂、降血压、降血糖以及改善记忆力等只有辅助作用,并不能代替相应的药物。
更有一些不法分子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以退还保健品受骗金额为由实施诈骗行为。他们打着国家的旗号,到处招摇撞骗。老年人一听是国家机关,就放松了警惕,轻易交出钱财。2019年1月8日,82岁的秦某就上当了。当天,秦某接到一个自称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要给他退还保健品费用的电话。对方向其询问了受骗情况,称先退还50万元,但秦某需交5万元现金手续费。随后,秦某将现金交与对方,但未收到退款。一个月后,胡某也陷入类似骗局,胡某及时报案。警方根据线索抓获了犯罪嫌疑人。经查,诈骗金额达23万余元,被害人数为5人。
本案经北京市海淀区法院审理认为,犯罪嫌疑人因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以退保健品费用为由,骗取手续费的行为构成诈骗罪。而秦某等人不仅上当受骗而且选择沉默的原因主要是:第一,老年人的防骗意识薄弱,他们的信息闭塞,容易被新式多样化的诈骗手段蒙蔽双眼;第二,老年人爱面子,怕被同龄人嘲笑,也怕子女们知道后指责他们,所以自我安慰为“破财免灾”;第三,儿女们在知道父母被骗后,为了让他们舒心、安心,也会选择用金钱解决问题,自掏腰包,草草了事。 共2页 [1] [2] 下一页 搜索更多: 保健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