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12月10日电,隆冬时节的吉林省长春市,夜间温度在零下20℃左右。下午5点,天已全黑,穿着厚实的行人步履匆匆,即便是在热闹的商圈,晚间也是人烟稀少。但今年有所不同,一座名为“这有山”的室内文旅小镇在闹市区开业,打破了东北冬日晚间的寂静。拍照、读书、品美食……“夜经济”的新业态,让许多“东北人儿”从寒冷天气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开业不到三个月,“这有山”工作日和周末的日均客流分别达到1.5万和3.5万人次,夜间客流占一半以上,直接带动2100多人就业。
为何如此火爆?长春这有山文旅商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吕兴彦认为,人气爆棚的背后,是群众消费能力的稳步提升,是消费活力的逐步释放。“大家不再满足于单纯的购物,而是期待更多时尚体验。”吕兴彦说。
寒冷的天气里,有什么夜生活?东北人的回答往往简单干脆:天儿这么冷,要么在家待着,要么找个地方吃烤串。夜间消费选择少、业态单一,恰是东北发展“夜经济”的潜力所在。
瞄准市场空白,结合东北气候特点,这有山文旅商业发展有限公司投资10亿元,打造了集文化、旅游、商业为一体的室内景区项目。“群众在文旅和休闲方面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是我们大手笔投资的底气。”吕兴彦说。
一个在室内游览的山丘景区,搭配琳琅满目的蜿蜒山路、具有中式风格的山间建筑,是“这有山”给人的直观感受。可以看、可以吃、可以逛、可以拍照,还可以观演出、品美酒、做手工艺品,一座“这有山”,成了长春市民争相打卡的“网红胜地”。
旺盛的消费,让众多商家看到机遇。
国际知名的咖啡连锁品牌,选择将瞄准高端咖啡爱好者的“甄选店”落户在“这有山”;国内一家连锁火锅餐饮企业,同样把主打高端路线的“白玉兰店”开在“这有山”……
“我们在这里投资120万元打造的书店,开业后口碑不错。”猫的天空之城概念书店创始人徐涛说。
当初,“这有山”找到徐涛表达吸引投资意向时,他还在怀疑:在长春开店,能行吗?而事实让徐涛出乎意料,在全国55家门店中,长春店的营业额跻身前5。“东北旺盛的文化消费需求,一定会让书店越来越好。”徐涛说。
数据显示,2019年“十一”假期开业的“这有山”,首月营业额近2800万,即使进入冬季,11月的营业额也达到2100万元。伴随着一系列节庆活动,12月的营业额还会增长。
新业态激活市场的背后,也有政府的努力。开业前后,长春市商务、城管、交管部门齐上阵,帮企业跑手续、解难题,治理周边环境。
今年前三季度,吉林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7.3%,不断鼓起的“钱袋子”,鼓足了长春发展“夜经济”的底气,“室内文旅+深夜不打烊”商业模式,正得到众多消费者和企业投资者的认可。
来源:新华社 记者 段续、王晓林
搜索更多: 夜经济 |